9月9日消息,知名专家李进良教授在授权搜狐IT独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呼吁,我国应该像对待SARS那样高效快速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采取各种融资措施,采用TD450无线系统推动农村信息化程度。
他指出,采用TD450无线系统实现家家通,只需2千亿元;6年就可覆盖。
李教授指出,通过近十年对几种无线接入方式做农村通信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实践验证,认为TD450将是农村信息化的最佳选择。
他进一步解释,TD450中国3.5G系统是从已经大规模建网应用的TD-HSPA系统基础上向450-470MHz频段下移的新派生系统,比实践证实适合村通工程的SCDMA无线接入系统更为先进,可提供覆盖区域很大、每线造价成本更低、终端形式多样、数据带宽足以胜任农村宽带应用需求。
同时,他表示,用有线电话系统实现家家通,需2万亿元;铺设100年。如采用TD450无线系统,平均每户1千元,只需2千亿元;6年就可覆盖;还没有砍倒电杆,盗走电缆等问题。
此外,他还提出暂名神农计划的实施六年农村信息化计划,总共筹集2100亿元资金用6年时间,最终实现“信息社会世界峰会”通过的《行动计划》2015年的全球目标。相关步骤如下:
第一步筹集100亿元,2年内统一建设1000万线的TD450农村通信网,达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初期目标。
第二步再筹集1000亿元,再用2年统一建设10000万线的TD-HSPA农村信息网,达到家家通电话,校校能上网的中期目标。
第三步还筹集1000亿元,还用2年统一建设10000万线的TD-HSPA +宽带农村信息网,达到人人通电话,家家能上网的三期目标。
以下为全文
推广TD450加速创建农村和谐信息社会
李进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广州510310)
摘要: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在拉大,城乡数字鸿沟在扩大,必将推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以实现农村的信息化来构建和谐社会是完全有必要的。无线技术的进步,使得3G系统成为克服有线接入系统投资与工期“瓶颈”的有效措施。经分析比较,TD450中国3.5G系统是农村信息化的最佳选择,只要大力推广TD450,实施六年农村信息化规划建议,就可较快创建农村和谐信息社会。
关键词:无线接入、TD-SCDMA
据统计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东部地区有望到2012年基本实现目标;而西部地区将滞后11年。有无可能加快农村和西部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速农村和西部地区信息化应是有效的举措之一。
1.创建农村和谐信息社会的必要性
1.1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在拉大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全国实现小康的程度也差距很大。中国的西部地区,12省市区土地面积约67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0%;人口有3.3亿,约是全国总人口的25%。按统计局2007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东北地区紧跟其后,中部地区势头较好,西部地区有待提高。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64.0%上升到81.3%,年均增加2.47%。无论是每年的实现程度还是实现程度的提升幅度,东部地区都居首位。由于西部地区的环境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较差,2000年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52.3%。近些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加大了开发力度,到2007年实现程度为64.6%,年均提高1.76%,相当于东部地区2000年的水平,滞后了6年。预计东部地区有望到2012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西部地区有可能拖到2023年。说明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在拉大。
1.2 当前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在扩大
2000—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280元增至137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01元增至3886元,年均增长6.1%;但是中国农民2007年的实际收入仍然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而且收入增速也低于城市居民4%。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通信的发展在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也极不平衡,电信普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一定限制。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09年1月电话用户分区情况:全国城乡之间差距2倍多,东西部之间差距也是2倍多。详见下表。
万部 |
合 计 |
城市电话 |
农村电话 |
城市/农村 |
移动电话 |
全国 |
33978.9 |
23151.5 |
10827.4 |
2.14 |
64971.5 |
东部 |
18263.3 |
12952.4 |
5310.9 |
2.44 |
33881.2 |
西部 |
7092.0 |
4660.3 |
2431.6 |
1.92 |
14641.1 |
东部/西部 |
2.58 |
2.78 |
2.18 |
|
2.31 |
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4000万人。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网民中农林牧渔劳动者使用农村、农业类网站的比例为42.7%。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可是农村网民只占全国网民28.3%,农民中仅10.6%网民,城市有60.6%网民,城乡之间网民差距竟高达6倍。
我国自开展村通工程以来有了很大进展,2008年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提高到99.7%,上网比重达88%,电信普遍服务搞了这么多年,有效益的地方基本上都干过了,剩下的都是硬茬,可以说,普遍服务进入了攻坚阶段——投资大、收益低,离“人人能通话,家家能上网”的理想还很遥远,信息化水平差异巨大,显著的“数字鸿沟”依然横亘在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且在继续扩大。
我国不少农村,地理环境恶劣,且农户居住分散,像新疆三、五百公里一个行政村,村里只有20来户人家,装一部电话需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便存在一个矛盾:当前我国电话的发展市场主要在农村,但是农村的电话客户对利润的贡献却多是负数。作为上市公司虽有义务也得讲效益,怎么去投资建设农话?
我国电信领域2008年重组形成了3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新格局,竞争的加剧迫使电信企业首先向高收益的城市和东部地区集中投资,而落后地区的电信需求较少关注,这些现实问题会降低落后地区电信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影响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