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移动的千元TD手机项目,到中国电信的千元3G手机招标,运营商最近陆续对3G终端提出了超低价的需求。然而就3G终端产业现状来说,运营商过多强调超低价3G终端不免操之过急。
对运营商来说,其定制手机最终的目的是发展用户,尤其是当下的3G初期。按照运营商的定制经验和需要,低价的终端一方面降低了用户进入的门槛,另一方面更减轻了运营商定制或者补贴的压力,所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陆续提出低价3G手机策略也是需求所迫。
然而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是,3G终端市场无论是成熟度还是规模都和2G市场相去甚远,在这个时候就单纯地要求3G终端达到2G的价格水平,无异于杀鸡取卵。
“就目前的市场规模和技术条件,要求终端厂商做超低价3G产品并不现实,而且是在伤害终端厂商。”TCL通讯CEO杨兴平在向记者谈及当前运营商的超低端3G产品策略时就指出,目前运营商的这种做法有点为难终端厂商。
众所周知,2G终端市场经历了十余年,才从最初的万元下降到目前最低端的百元级别。虽然3G市场不用重新经历这个演变过程,但是芯片和市场规模两个核心因素注定目前3G终端的成本高出2G很多。这个时侯要求终端用2G的成本生产3G手机,本身就违背了市场规律。
以EVDO为例,市场规模不言而喻,远没有达到规模化的程度。而芯片层面,目前仅有高通刚刚推出的一款单芯片的EVDO手机解决方案,威盛的单芯片解决方案短期内难以商用。所以,现在单纯要求终端厂商降价,很有可能导致终端厂商减少研发及其他成本,最终导致3G终端质、价齐降。
更进一步来说,过多地强调低价产品、低价竞争会让多数终端厂商失去兴趣和信心,尤其是对于EVDO和TD这样产业链相对薄弱的市场来说更是如此。而这样的结果,最终还是运营商受害,因为终端厂商可以选择其他制式的终端,而运营商却别无选择。
从微观经济市场来看,杨兴平说:“过去许多手机厂商的经历都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手机厂商单纯地通过价格竞争,追求量和规模,其最终结果都必然是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手机品牌,谁也不想重演这个历史。”这个观点真正说明的问题恰在于,如果微观的终端厂商无法获得有益的商业模式,宏观的运营商定制市场则同样会陷入发展的困境。
事实上,无论是原中国联通还是现在的中国电信在CDMA市场都有过前车之鉴。从最近几个月的CDMA手机销售情况中也可以看到,单纯的价格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让CDMA陷入尴尬仅三星、华为、中兴三家手机厂商就垄断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EVDO市场则已经延续这种现状,三星、LG两家手机厂商就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电信的尴尬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目前3G终端价格偏高的根本并不是终端厂商造成的,单纯地施压终端厂商多少有点隔靴搔痒,甚至是本末倒置,不但不可能真正解决3G终端价格偏高的问题,更有可能让产业链受创。
终端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环境下,“无形的手”终将会自发地将3G终端进入低价通道,而在这之前,运营商最急需做的就是激发用户对3G终端的真正规模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