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话用户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这再一次证明了我国电信大国地位。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累计净增电话用户3644.9万户,总数达到101848.4万户。然而,虽然我国电话用户总数保持着持续增长,但固定电话市场和手机市场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3G竞争序幕的拉开,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固话拆机正以138%的速度增加。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我国固话拆机速度的加快,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实的社会进步,但对运营业基础来说却是极大的风险,运营商如何激活固话以及创新固话业务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电信业发展。
固话拆机日渐加速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获悉:2009年1-5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009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5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前5月,全国累计净增电话用户3644.9万户,平均每天净增24.1万户,总数达到10.18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减少927万户,为3.32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增加4571.9万户,达到6.87亿户。分析人士认为,电信业务收入和移动电话用户保持增长,可以从侧面表明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活跃度依然很高。
但与此同时,固定电话业务使用量正在加速继续下滑。5月份,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167.5万户。1-5月,固定电话用户累计减少92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减少725.7万户,达到2.2亿户农村电话用户减少201.3万户,达到1.06亿户。固定电话用户中,无线市话用户减少800.7万户,达到6092.5万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从上年底的20.2%下降到18.4%。固定电话拆机速度相比去年正以138%速度增加。
可见,移动对固网替代趋势进一步加速。若照此速度,要不了几年,固定电话将成为通信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当然,这话多少带有调侃味道,因为无论如何固话都不可能也不应该随便被代替。
固定电话面临失守风险
应该说,以下几个主要原因造成当前和未来固话用户的持续快速缩水:
第一、看似是历史的必然,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使得空间束缚的固定电话逐渐让位给能够随时随地通信的移动工具。
第二、固网运营商在拿到了全业务牌照后,更加关注和将资源倾斜给更赚钱的移动业务,从而使固定电话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
第三、3G无线宽带的扩张使得固网赖以生存的固定宽带受到冲击,唇亡齿寒,当人们更多的选择速度还算过得去甚至更好的移动宽带上网后,固定电话将成为地地道道的鸡肋。
此外,工信部2月13日发布文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2011年年底前要完成小灵通的清频退网工作,而在此期间运营商不能再对小灵通扩容和发展新用户,这同样也对固话造成了致命打击。
但事情都有其正反两面。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移动对固网的替代,虽说代表了现实的社会进步,但却不一定代表未来的历史进程。对于运营商来说,如果不能充分发挥自身固网优势,而是舍本逐末,任由或者推波助澜,让移动快速替代固网,未必就能在市场博弈中捞到真正的油水,却很可能失去自身牢固的根基。
激活固话市场是必需且必要,亟需运营商创新应用
事实上,作为最基本的信息通信工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各有优点。长期来看,手机替代固定电话是必然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确保通信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应用上来说,固话创新型应用也还存在较大空间。同时,“移动电话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当通话质量不佳的时候,就只能通过拨打固定电话。”5.12汶川大地震第一个打通的就是电话,信息就是生命,这说明了固话和手机不是当年手机跟传呼那样完全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在暴风雪肆虐的日子,在断电断水的困境中,通过固话了解灾区情况,相互问候,相互鼓励,就成为大家最迫切的需要。”电信专家曾剑秋说。
那么,如何激活固话市场?首先,业务创新是带领固网业务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业务创新不仅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提供支持,还必须落实在用户直接面对的固话终端上。固话终端是创新业务实现的载体,带给用户最直接的应用体验。终端如果不及时地跟进业务发展的步伐,必然会成为固话增值业务发展的“拦路石”。
其次,FMC固移融合业务将是固话增长的一个突破口。比如此前固网运营商将小灵通业务与固定网络捆绑的操作,都是非常好的FMC业务。事实上,当前,整个通信产业都在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与计算机业、多媒体业、电子消费业以及娱乐业等正在相互渗透。
与此相对应的是,用户也期待着通过某种方式而获取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所需的全部信息。这就为固定电话网的业务创新指明了方向,即在保持传统的单一话音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和对多种功能的融合,在易于用户使用的前提下,提供可视电话、家庭娱乐、资讯查询等内容丰富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