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6-17 |
信息来源:C114 |
电力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建设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我们在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建设推进的广度和深度、经验积累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收获。但是在“十一五”发展的大环境下,面对需求快速增长的电力市场,电力企业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任务。回顾2006年,信息化专家针对整合应用、信息安全等问题的一些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观点一:信息化一定要和业务紧密结合 信息化建设由于投入巨大,所以在应用上应力求注重实效,切实发挥信息化的应有作用。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总工程师辛耀中博士认为,信息化一定要和业务密切结合,这是信息化成功与否最最根本的前题。现在包括电力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搞纯粹的信息化,这样的信息系统的成功率非常低。对此,辛总谈到:“我们负责的几项工作之所以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成效,就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生产当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只是把先进的IT技术和IT理念引进来,逐步改善生产流程和生产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为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大多电力公司在业务和管理上都实行了集团化的整合与变革。在这种大集团为主体的格局下,很多现有的电力信息化网络也在经历从纵向分割向整合方向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需要考虑如何将信息化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对此,一些专注于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厂商也有自己的观点。去年年初,H3C所提出的“IToIP”解决方案,即是旨在通过统一的IP技术来实现存储、通信、计算资源的整合及统一管理调度,在“整合”的大前提下,突出应用,目标则直指“信息化收益”的最大化。 而实际上,信息系统虽然在监控电网运行情况、采集实时电量、进行电网潮流分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电力信息化的应用还仍需进一步完善,而应用的关键,还是在于“信息化收益”的认识。比如像“负荷预测”这样的应用项目,解决的是模糊控制、模糊决策的问题。通过它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基础进行未来电力的预测,这对于供电规划是很有价值的。而现有的网络设备、历史数据的记录,已经具备了上负荷预测系统一定的条件。不是技术上不能搞,主要是认识上没有到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 观点二:注重信息安全建设 著名信息安全专家冯登国教授谈到,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成为一个既困难又必要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流速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宽带IP网络安全问题的必要性越来越强,难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流速快,安全措施的采用,一般用户很难感觉到。由此,各国有关方面的专家都在积极探索:在何种模式下能够确保宽带IP网络运行的安全?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