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的用户发展速度还有些差强人意,但是其建网速度,仍然在三种3G制式中处于领先地位。5月4日就有消息出来说,第三轮招标GameOver了,这次不仅中国军团仍然强势犹在,而且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欧洲厂商也加入进来。
到昨天,工信部副部长说,TD-SCDMA用户数已升至85万,年底覆盖城市将达到238个城市。
就在北美电信设备商们纷纷落寞之际,中国军团们将有可能借助于TD-SCDMA,在全球电信势力版图上“再上一层楼”,反过来说,这也将促进中国TD-SCDMA,从“头大、市场低迷啊”走向“完胜”。
总体而言,TD-SCDMA能够大获全胜的理由,从政治到经济、从技术到产业、从运营商分布到用户群体状况、从国内到国外,至少有以下十条:
一.“敌人”的反对说明我们的正确
前不久,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克里斯托夫·帕迪拉(ChristopherPadilla)跳出来说,中国是在缺乏透明度和合法诉讼程序的情况下,按照政府规定开发3G标准,称这给中国本土公司提供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但也将给中国带来很大的风险,当然,他还列举了日本曾经在通信上犯下的错误。
毫无疑问,这位老兄是意识形态问题在作祟。
首先,中国的TD-SCDMA,是ITU投票通过的3G标准,这和高通的CDMA2000是一样的,如果说中国开发TD-SCDMA标准有问题,那么WCDMA、CDMA2000也就都有问题。
其次,支持本土产业和本国公司,无可厚非,美国恐怕是全世界最没有资格挑别人刺的国家了——因为它对本国公司的保护,甚至不惜放弃所标榜的市场经济原则,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自动撕掉了自己的遮羞布。
第三,日本的错误,在于其孤立了国际标准,并且那个时代,是从模拟向数字转型的时代,而中国并没有不允许CDMA2000和WCDMA进入市场——已经在政治上做出了让步。此外,日本尽管看似走了弯路,但这并不妨碍它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电信区域市场之一,同时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也确实为日本节约了大量资金,推动了日本企业的发展。
还有很多理由,就不赘述了,总之能够回复帕迪拉的只有一句话:当初选择CDMA2000,就是上了你们美国的当了,现在你再怎么忽悠也没用了,我们老百姓都明白的事,政府当然更明白——你不就还是想更多赚我们的利益嘛。
我在2007年就曾撰文说过,“在TD建设问题上,运营商的利益已经退居其次,国家利益已经取而代之成为第一要务,特别是,无论是固定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对于承建TD的态度,都已经从应付转变为顺应国家战略需要。”从这个角度上看,不管是北美还是欧洲,对中国通信市场的期待,差不多就行了,逼急了,我们连你们的波音和空客飞机都不买,自己造,看你们怎么办。
二.TD-SCDMA完全有能力撑起1/3市场
如果说LTE真的能在2015年开始规模商用,那么TDD-LTE应该不会放弃这个领先全球的机会——TD-SCDMA在中国之外的部署,应该还不会特别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现状是: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这是以GDP,而不是实际货币购买能力计算的。有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和美国对比仍然相去甚远,但是对于电信业务而言,经济之外,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用户,说白了,就是人。
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前几天曾对媒体说过,中国的手机用户在2013年将达到10亿。
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这意味着什么:美国当前人口刚刚过3亿,日本1.27亿,欧洲约5亿,三者加起来才差不多和中国2013年的手机用户数持平。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中国移动的GSM用户能够顺利的过渡到TD-SCDMA上——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个时间问题,那么中国的TD-SCDMA成为全球最为主流的3G应用,完全不是问题。
三.技术不再是TD-SCDMA发展障碍
欧美电信设备商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参与其中才是“正道”、“王道”,正所谓“发展才是硬道理”,再死抱着抵触情绪,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丧失更多的市场——这也是为何爱立信、诺西在中国移动TD-SCDMA第三期招标中,身影越发清晰的原因。而且我们不难看出,随着中国TD-SCDMA的正式启动,国际厂商才算是真的开始在这个领域“寻找技术,同时也寻找商业机会”,此前的所谓投入大多数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太多真刀真枪地干。
那种动辄表达TD-SCDMA在技术上落后,是“拿着钝刀拼利剑”或者指称“TD技术孤立论”,已经是炒冷饭的思路了,怎么看都有些许可笑。
细分TD-SCDMA技术和专利,也很容易看出,由于中国移动的积极投入,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当前存在的相当难题。TD-SCDMA核心网,和WCDMA核心网的相似度超过了90%甚至95%,这使得爱立信、诺西、阿尔卡特朗讯等公司在TD-SCDMA领域同样拥有着优势,但是在空中接口和无线接入方面,中国公司的优势则更为明显——大唐移动、华为、中兴通讯等公司,肯定会借此机会,在TD-SCDMA市场中取得更为有利的地位。
至于终端方面,尽管在中国移动建网初期,TD手机确实成为制约性瓶颈,但在数据卡方面的困境业已解决——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中国移动网络铺设进程仍在继续,所以盲点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而这也是三大运营商面临的同样问题,属于网络铺设的市场特征,并不是因技术产生的差别。
前不久,中国移动就曾推出一系列措施,以刺激TD手机终端的发展。例如中国移动此前曾经高调宣布,将投资6亿元人民币给部分手机企业,以推动TD-SCDMA手机的研发。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更是明确表示,将建议和诺基亚、三星、LG和索尼爱立信等国际巨头共同出资研发TD-SCDMA。这无疑将有力地刺激TD-SCDMA终端市场更快速走向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6亿元人民币的策略导向意义,要远大于其实际的经济刺激作用。
由于对TD-SCDMA手机市场空间存在的担忧,目前TD-SCDMA手机大部分还是由国内厂商提供,摩托罗拉、飞利浦、三星等公司虽然也开发并向中国移动提供了TD-SCDMA手机,但从型号和规模上看,显然也还是属于“试投放”的阶段——随着市场的进展,一些国际巨头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例如诺基亚,就已经明确表示,很快将会推出TD-SCDMA手机。同时,华为、中兴通讯的TD-SCDMA手机,也已经在性能上较为成熟。
此外,中国移动还即将推出Ophone手机,这也是另外一个极为鲜明的信号——在完全依靠产业链催熟TD-SCDMA终端速度过慢的情况下,中国移动已经按捺不住,亲自出手,并开始加大对终端产业链的干涉和更多的控制。
四.TD-SCDMA产业化已是事实
“TD-SCDMA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个特定词组,特别是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之后,“TD-SCDMA产业化”在各种和3G相关的会议上,不断被提及,甚至是作为一种期许。
可以说,正是TD-SCDMA曾经的弱势,使得“TD-SCDMA产业化”成为一种期待、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如今几乎都成了习惯,以至于当中国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建设TD-SCDMA并将其正式商用后,还有一些专家和官员在大声疾呼,要推进“TD-SCDMA产业化”,殊不知,“TD-SCDMA产业化”早已经是一个事实。
其实,所谓“化”,其本质就是达到社会普遍承认的程度。产业化的一种定义就是,“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由此标准来衡量,仅中国移动2009年在TD-SCDMA上就将投入进600亿元人民币(加上此前的投入,已近1000亿元人民币),而根据通信行业的基本原则,在发展阶段,因运营商投入而促发的产业链规模,至少在3~5倍左右,在成熟阶段,则产业链规模将达到10倍——这意味着2009年,因TD-SCDMA而产生的市场总规模,就可以达到至少3000~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规模——这无疑已然是3G产业中相当引人注目的一块大蛋糕了。
正如温家宝总理近期在视察某企业TD-SCDMA业务时指出的,“无论多么激烈的竞争,都阻挡不住创新的产品与有竞争力的产品。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TD-SCDMA当前已经不再面临任何的产业化问题,而是需要解决如何让整个产业链更快走向盈利阶段。
当前,TD-SCDMA产业的现状是:运营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以建设网络,为整个产业链走向成熟垫付一部分资金;设备商依托低价求迅速入局,也导致了企业自身面临少数资金积压的现状——例如中兴通讯在最近一期TD-SCDMA招标中“一步到位”的超低报价,和华为当初制造的“地狱价”舆论并驾齐驱。
在“TD-SCDMA产业化”已经不再是问题的前提下,需要解决好“如何更快进入循环利益阶段”,同时,整个TD-SCDMA国内势力,也应当腾出部分时间来考虑,如何解决专利上业已存在的固有问题了——而这在下一阶段,有可能导致大量的跨国专利诉讼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无论是对大唐电信集团,还是对其他国内电信设备商、终端设备商,都无疑是个好事,对TD-SCDMA“中国军团”而言,更是个重要的事情。
五.选择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是明智之举
在3G牌照发放中,选择由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以中国移动的强大实力,促发运营商主导乃至控制的方式,这使得TD-SCDMA在市场成功的几率,几乎转变为100%。
从全球范围看,3G的推进过程充满了艰难和痛苦,虽然当前3G已经成为欧美地区的主流通信服务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3G已经取得了“完美的成功”。为了确保能够从2G向3G的迁移,高速的无线带宽,成为运营商追求的目标,这也是HSPA+和CDMAEV-DO进展如此迅速的原因。
就国内竞争看,中国电信在CDMA1x向CDMA1xEV-DO的转变,能够在几个月内基本完成,而中国联通WCDMA借助于产业链的成熟、终端的丰富,也会暂时领先于TD-SCDMA。
但这并不意味着TD-SCDMA正在丧失机会。
恰恰因为TD-SCDMA存在的弱势,中国移动有机会对整个产业链、上游设备供应商和终端供应商,加以更多的控制。常规模式的“设备商将设备和方案推给运营商,运营商将业务惯性地推给用户”的电信业务运营模式因此被打破。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对于TD-SCDMA如何发展,采用何种建网方案、何种推进节奏,都主要是由中国移动内部智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设计院”完全控制,这意味着:无论是中国的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电信,还是国际的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公司,都需要按照中国移动的思维和节奏去参与“有序的竞争”。
(在TD-SCDMA发展中,可能存在另外一些非市场竞争因素的状况,以及一些新的情况和非市场化的份额归属问题,而这并不属于可讨论范畴,个别电信设备供应商的状况,只能是可以私下讨论,却不可公开评论的范畴,本文不做探讨。)
六.中国手机用户分布对TD-SCDMA无威胁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移动可以借助于强大的2G市场地位和庞大的GSM用户群,将部分用户迁移到TD-SCDMA上。坦率说,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纵观全球任何区域市场,这一策略都很难奏效,强行迁移用户的结果,很有可能只是导致用户的离网率上升。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移动即便真的实现了很好的GSM/TD-SCDMA双模业务,也无法确保更多用户采用双模手机。原因有三:
1.中国移动已经实现了很好的GSM覆盖,既有用户或新增用户,都没有必要在话音业务上采用双模方式,GSM网络完全足够。
2.TD-SCDMA数据业务的优势,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起来,在这一前提下,推动双模业务,有可能导致的结果,不是让用户感觉到业务优势,反而有可能拖累GSM用户的使用体验;
3.为了应对其他两大运营商CDMA2000和WCDMA在数据业务上的竞争,TD-SCDMA难以真正借助到GSM网络优势。
当然,这一情况对WCDMA来说,是同样存在的。也就是说,TD-SCDMA和WCDMA在中国市场中处于同样的起跑线,这和哪一种标准的产业链更为成熟,关系不大——WCDMA如果要和GSM进行双模,同样会面临类似问题。
中国移动目前推动的TD-SCDMA上网本业务,本人也不是特别看好——相信再过一段时间,运营商将会发现,P2P业务有可能给TD-SCDMA网络容量带来困境,进而中国移动甚至有可能会逐步淡化和限制上网本业务。
正如大部分电信设备商和研究机构所判断,2.5G业务和3G、3.5G业务在中国将会长时间并存——这一时间至少还有十年——因此,常规数据业务,例如视频通信、更多对数据量要求较高的增值业务(如SNS业务、VOD点播、手机在线游戏等),将是3G发展的机会,而P2P业务流量过大,用户体验和网络支撑都很难获得满意效果。因此,在这方面TD-SCDMA相对于其他两种3G网络,劣势并不会太明显——这也意味着TD-SCDMA在中国移动的主导下,取得成功没有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TD-SCDMA取得成功,其他两种制式就会失败,事实上,中国每年超过1亿新增用户的未来市场空间,都足以让三种3G网络有所成就——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的将更多新增用户吸引到3G网上来。
尤其是,当中国电信CDMA2000和中国联通GSM网络还要和TD-SCDMA一样面临网络覆盖问题时,中国移动完全可以将GSM网络中的部分优势,迁移到TD-SCDMA网络上来,例如客户服务,品牌认知,价格战等——因此,中国联通即将施行的WCDMA网络资费优势,也将很快在对手的抄袭下,不复存在。
从既有经验看,网络覆盖对于用户的爆发式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WCDMA目前乃至相当时间里,并不会比TD-SCDMA有明显优势,而中国电信CDMA2000,其实应对的竞争对手,不仅是TD-SCDMA和WCDMA,还有两张GSM网络,不存在可比性。
七.国际形势有利于TD-SCDMA成功
尽管TD-SCDMA在其他国家中没有什么声音,甚至是连个频段分配的计划都没有,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国内将要取得的成功。
首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3G部署,基本上已经完成;而欠发达的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还停留在基本服务的覆盖上,2G,准确地说,是GSM,能够从成本优势上胜出。
其次,中国3G的部署,恰逢大环境低落时期。尽管通信行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相对较弱,但在欧美等国家还是会受到影响——运营商在进一步投资方面的谨慎,将使电信设备和方案提供商们更难获得大的订单,这使得中国在3G上的投资,更容易成为全球性的亮点所在。利益所趋,争取中国市场,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然了。
第三,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已经没有任何悬念。正如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所言,中国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就拥有超过10亿移动电话用户。正如我前文所言,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北美、欧洲、日本,总人口数量之和,也就是中国手机用户数量。TD-SCDMA只要能够在总体用户中占据10%的份额,就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商业市场。
中国移动TD-SCDMA用户突破一亿,现在看起来,或许并不特别容易,但通信行业的“雪崩效应”,以及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导作用,将有可能快速改变现状。
从国际电信设备供应商的格局来看,TD-SCDMA上,一部分欧洲设备商的参与程度将能进一步提高,例如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通过上海贝尔),而另外一些欧洲电信设备商则很有可能丧失更多机会,例如诺基亚——现在连TD终端都不能提供,诺基亚西门子在鼎桥通信上和华为的合作,也明显是个失败的案例。北美地区在参与中国TD-SCDMA上的机会则更小,无论摩托罗拉还是业已破产的北电,对于TD-SCDMA的作用,至多是大池塘中的一片浮萍而已。
国际厂商在TD-SCDMA上的暗弱乃至明弱,本质上正是中国政府和中国通信行业愿意看到的结果,而这种国际形势,有助于我们专心发展好自有标准的产业化和应用。
八.建设TD-SCDMA成本再高不会赔本
建设TD-SCDMA的势力,主要分为三派:政府直属派、国内派、国际派。
既然国际派已然失利,例如鼎桥通信的失利,其实只是诺基亚西门子的失利;华为给徐直军降薪的举动,某种程度上只是烟雾弹。其实华为在鼎桥通信之外,一直暗自对TD-SCDMA做着独自的技术积累,而这一点,让诺西是有苦说不出——诺基亚和普天在TD-SCDMA上的合作,在成立全球性合资公司之后,没有做好和华为的协调工作,或者说没有足够重视华为这个合作伙伴,最终给诺西带来的,是无可言喻的苦果。
爱立信和中兴的合作前后,则是另外一种情形。坦率地说,我个人的判断是,这源于爱立信对中国3G牌照发放时间和各运营商牌照的误判,这也是为何爱立信对TD-SCDMA的投入,仅仅是放了数十人的团队在南京的原因。从现有中兴和爱立信各自在TD-SCDMA上的表现看,说两者当初建立的是“战略合作”,有所牵强。
至于政府直属派,例如大唐电信、普天、烽火移动,乃至另一家最近异军突起的厂商(名称我不太好说,明眼人自己应该能知道我说的是哪家)等等,都会有合适的市场空间——所为合适,意思是,一些份额一定要给到,但运营商也不能多给;有些厂商是永远长不大的,而有些厂商永远是“扶不起的阿斗”。当然,政府直属派厂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运营商建网成本会有一定的上升,但幅度并不会太高;另一个后果是,其他厂商,所谓的国内派,会从中间接收益。
中兴、华为,在TD-SCDMA上,属于典型的国内派,其实在历期TD-SCDMA招标过程中,最具看点的,也就这两家厂商。
上海贝尔是个很难划分的厂商,国际派、国内派、政府直属派都沾边。
有这些厂商参与其中的TD-SCDMA建设,成本上虽然无法拥有足够的优势,但在专利许可费的向国际输出上,会大大减少——这样一来,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政府对于TD-SCDMA的指令性支持,或者半指令性支持,将会进一步加大。
TD-SCDMA何愁不成?
九.搞自己的通信,让别人眼红去吧
一直以来,我是旗帜鲜明的反映所谓“迎头赶上”、“处于同一起跑线”等口号的,尤其是在TD-SCDMA和TD-LTE领域,我认为更应当如此。
首先,我们可以承认,即便在当前阶段,无论是建网成本还是终端上,TD-SCDMA产业链成熟度不如WCDMA和CDMA2000,但正如前文所言,这并不妨碍TD-SCDMA在国内市场的成功。
记得2003年前,我们每谈TD-SCDMA,都说,这是一次“中国通信业迎头赶上的机会”。我就不明白,为何中国通信业(当然,也包括其他的行业),为何总要提什么“迎头赶上”?
首先,我们要赶谁?
全球最大、用户最多的移动网络,在中国。
全球市值最高、利润最多的通信公司,在中国。
现在这些网络,有超过半数的设备和份额,投向中国厂商。
这样一看,我们其实没有太多要“迎头赶上”的了。
其次,技术上,特别是TD-SCDMA上,我们也不需要太怎么赶。
当然,很多人会说,真正的概念是,“TD-SCDMA如何赶上CDMA2000和WCDMA”。但是,就像当初对比CDMA2000和WCDMA一样,如今讨论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吗?
CDMA2000再厉害,即便下载速率现在就能和高通曾宣称的UWM一样,欧洲地区不用你,你有什么用?这就如同你黄飞鸿再厉害,我不给你参赛资格,不让你上那个擂台,你除了在家里自己打木桩玩,还有什么办法?
对于TD-SCDMA来说,是一样的道理。虽然,从前的差距并没有缩小——例如中国整体的核心专利,特别是前瞻专利,比例还是那么小;该强大的厂商强大了——例如华为和中兴的崛起,但好像没大唐电信什么事儿——大唐现在最头痛的,不是TD-SCDMA,而是越来越难做账了,股市上查的厉害,小股东们又总是起诉它;但只要是我们中国真的想上TD-SCDMA,就一定可以在中国这个市场上,将TD-SCDMA坐起来的——不一定能做的比WCDMA和CDMA2000好,但至少不会让这部分市场旁落太多。
有些专家总是说,欧美、韩日怎么先进,我们需要抓紧。其实,欧洲、北美的老百姓用的手机,朴实到什么地步,相信关心通信业务同时也去过欧美的人,是很容易就有深刻记忆的。韩国日本的终端是足够绚丽的,但在网络标准的采用上,同样是自己的东西要更多一些——特别是日本市场,几乎没有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的终端的机会,网络设备上也一样,厉害的不是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而是NEC。韩国则是三星和LG。
所以说,自己能玩得转就行了,不要总是提那些大而空的口号。中国就好好搞自己的TD-SCDMA,让别人眼红去吧,不要总是想着,要对其他人公平一些——要知道,他们也没有对我们公平,否则华为也不会“因为文化适应性”的原因,被Verizon踢出局了。
十.“完胜”不是一统天下,而是三足鼎立
昨天,在“2009TD-SCDMA&TD-LTE国际峰会”上,又有专家提出来说,通过TD-LTE,我们可以缩小和国外厂商的差距,“因为现在还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种论调其实就是“扯淡”!——如果真的总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中国总是要跑输?2G如此,3G现在横向比也是如此,LTE现在除了华为,国内厂商和研究机构好像都还浮在面上。
TD-SCDMA放给中国移动做,是较好的结果,这能让TD-SCDMA取得成功的时间缩短一些,但我个人认为,即便电信业重组和改革,不按照目前的局面进行,而是让另外两家厂商的任何一家来做TD-SCDMA,同样还是能取得成功的——只要国家在政策上予以的倾斜更多一些。
政策对TD-SCDMA的支持,是显而易见,并且应该受到中国人欢迎的。这也是为何中国移动TD-SCDMA发展的情况,在“2009TD-SCDMA&TD-LTE国际峰会”上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进行情况的通报,而不是中国移动自己站出来说话的原因。
同样,正因为对TD-SCDMA的成功有着必然的信心,才会是三种制式的牌照同时发放,而不是先后发放。TD-SCDMA的成功也不代表着CDMA2000和WCDMA在中国的机会缩小——从政治、政策的角度出发,都不能不给后两者机会。
不要总认为TD-SCDMA是“刘禅”,三足鼎立不能延续,不是因为“刘禅无能”,而是因为诸葛亮死得太早了——只要政策倾斜和政府态度保持长期的鲜明性,TD-SCDMA取得完胜,不仅是当然,而且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