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创造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神话让人叹为观止。是不是中国动画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经为期不远了?这些奇迹让人眼红耳热,市场的空间依然广阔,一些投资商或动画企业跃跃欲试想尝尝这块肥肉,希望再创神话,但这神话背后也许掩盖了一些应该及早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作为中国资深独立动画制片人姚晓明先生提出了它的几点看法。以下是中国动漫资源网对姚晓明先生的专访。
【本站独家专访,转载请注明援引自 www.51cacg.com】
姚晓明
人物简介:
姚晓明: 中国资深独立动画制片人,中国卡通产业论坛理事,南京光荣梦想数码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专长于数码动画课程设计及教学;长期在欧洲动画界工作,是英国波恩茅斯艺术学院动画系学生实习指导;同时擅长国际市场运作。
上南京光荣梦想数码传媒有限公司简介
南京光荣梦想数码传媒有限公司( Glory & Dream Digital Studio )是一个结合技术、创意和制作能力,制作优秀的数码动画故事片、系列剧以及相关产品的数码动画工作室。光荣梦想数码传媒拥有国内一流的动画原创、制作和管理人才,经过多年磨合,公司拥有丰富的国际动画市场制片经验。以国际化的方式运营,并联合国际级的发行公司发展业务。
CACG:您好!《喜羊羊》的电影票房创了纪录,一部600万成本的动画电影,能够创造出近8000万的票房,可谓是奇迹。请问您怎么样看待这件事?
姚晓明:《喜羊羊》作为动画界闯出的一匹黑马,引起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热议。特别是在全球景气低迷不振的情况下,它却在一片阴霾中露出曙光,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为中国动漫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提振了市场信心,现在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成功的典范为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点,它蕴含着偶然性和必然性。所谓必然性就是动画电影的客观存在性。电影是按照类型来划分的,比如说喜剧片,爱情片,战争片。动画片是电影的主要片种之一,是一种特殊的电影艺术类型。它具有客观存在性,之前只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市场呈现出来,现在《喜羊羊》的出现正好印证了它的必然性。
偶然性就是现在没有太多国产动画电影可供观众选择。国产动画电影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质量优劣的问题,而是一个有无选择的问题。国产动画电影寥寥无几,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权,这就是偶然性。《喜羊羊》案例证明了偶然和必然之间的逻辑基础,它们的并存对业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大家深思。
第二点,过去我们谈动漫产品定位与市场划分时谈得更多的是概念。我们大都参考欧美、日本等动画创意产业较为完善的经验案例,它们对我国动画产业产生影响是深厚的,却是有限的,其借鉴性并不足以完全应对和指导当下中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因为我们具有“本土化”,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色。正是《喜羊羊》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一个通过市场呈现出来的具体案例供业界进行深度剖析,反思,借鉴。我身边有一些动画技术人员坚持不去看这部电影,认为做出这样的东西令他们蒙羞。我反问他们,那好的东西又在哪里呢?你这么说的理论基础又在何处?《喜羊羊》的企业曾经过长时间市场历练与考验,其他一些公司也曾为之奋斗过,但最终只能抱憾出局。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匹黑马的出现带给业界更多的是希望,反思与借鉴的机会。
CACG:您觉得《喜羊羊》案例对投资人有什么启迪?
姚晓明:《喜羊羊》证明了动漫市场的成熟是需要周期的。这部片子之前有500多集的电视动画做铺垫,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推广期,它看似偶然,但又暗藏必然性,这就是动漫市场规律的体现。这也给了投资人一个启迪:动漫产品需要经历一个投资周期。它们的盈利周期更为漫长。在动漫产业的艰难发展中,可能对企业最大的考验还是需要耐心。还得忍受寂寞的煎熬。需要长期潜心专研和经营,一个全新的市场更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建成。《喜羊羊》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投资参考依据,这些衡量指标是可验证的和可以信赖的数据源,投资商需要进行一定的周期后才能获得积极的回报,否则不可能带来所谓的突破性业绩。
CACG:对动画人又有什么启迪?
姚晓明:在市场竞争及观众需求重推动下,动漫产业市场细分越趋必要。《喜羊羊》的定位清晰,目标明确,他们瞄准的是低龄市场。因为低龄市场是动画的主流市场,是动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喜羊羊》正是抓住中国动画电影低龄市场这一盲区,率先为它们盖上了“黑马”的标签。所以明确产品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体,深入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CACG:在您看来《喜羊羊》还有什么地方比较有特点的呢?
姚晓明:它注入了草根娱乐模式。这种模式沿袭了无厘头文化。它是根植于市井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无厘头”文化应属于后现代文化的一种,特点是及时行乐,无深度表现,破坏秩序,解构正统等等。整体上看,它是青年极度功利化、实用化追求后的一种文化态度上的大转变,其搞笑、颠覆的特质正迎合了青年在社会竞争重压下需要轻松解脱的心理,而在这种心理动力驱动下的叛逆性流行文化正是青年成长规律与社会背景互动互成的结果。从《喜羊羊》的脚本、形象设计等我们都可以看到“无厘头”文化的影子。
CACG:事物具有两面性,《喜羊羊》会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姚晓明:我要指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动漫产业是一个长线产业,它是一个需要耐心的产业。概念热,产业冷,这是目前动漫产业的一些现状。 “概念”热炒,但是实际反响并不如意。《喜羊羊》的神话背后也许掩盖了一些应该及早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由于没有比较,可能会让人误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动画产品,认为投资的收益回报都会如此,这可能就会带来一个混乱的局面,投资人会更加急功近利,市场中投机气氛过于浓烈的弊病。因为这部片子相对来说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商业结构不够考究,故事叙事和细节刻画都不是太严谨细致,它是无厘头快餐式的模式,他不像迪斯尼动画他们注重精品意识,有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是经过反复推敲和锤炼的。这就提醒投资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这件事的利与弊,也需要保持一个淡定的心态,切忌急功近利。
CACG:还有什么需要业界注意的地方吗?
姚晓明:我们要引起警觉。《喜羊羊》它仅是一个案行为,具有偶然性,它的后续生命力还能持续多长?这一点我是提出质疑的。电影市场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市场,它不仅仅需要一部《喜羊羊》,它需要的是更多具有生命力的,具有发展潜质的产品,中国的动漫市场的空间依然广阔,动漫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很大,而《喜羊羊》能不能对业界起到这么一个标杆性作用,是需要大家冷静思考的。
CACG:《喜羊羊》电影问世后,各大媒体,甚至是新闻联播都给予了宣传报道,也引起业内外一片喧哗,您觉得《喜羊羊》这部片子它的成功是市场的成功还是动画片内容制作本身的成功?
姚晓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真正成功的含义还不在这部电影内容本身,应该说是市场的成功,产业链的成功。我把它定义为“电影娱乐场”这样一个作用。因为它成功的把电影院变成了游乐场,那以后开发出的产品是不是也要变成电影游乐场?这种模式是不是可复制?在这一点上我提出质疑。我们需要思考,有句古话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希望观众狂欢,业界冷静。也有人提出这种观点:为什么要好高骛远?这不是已经成功了吗?但是我们要看到《喜羊羊》的成功它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它成功之前有长达六年的运作周期,这是符合动漫产品发展规律的,挣到钱就不奇怪;但是它能不能长久的保持市场的优势,就是值得我们思考了。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当然,我也希望这件事情起到的正向引导作用大于它的负向作用。
最后,作为同行,对他们取得今天的如此成绩,我为他们喝彩!
CACG: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