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2009中国国际工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大会上,清华同方设计生产的“热泵”系统吸引了与会专家和观众的眼球。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工业节能事业部的技术工程师李昊表示,“热泵”系统每年将为企业节省近百万元人民币,但是由于这项技术在中国仅仅出现不到20年的时间,企业和大众对于其认知还处于一个比较朦胧的阶段以及展示平台的缺乏等原因,使如此省钱的节能减排设备遭遇了市场尴尬。
三大原因令“热泵”系统遭遇市场尴尬
作为一个每年为企业节省近百万元的项目,“热泵”系统在国内的使用率却仍然低于传统供热项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高科技节能减排技术不能全面占据市场份额?李昊向记者解答道:“‘热泵’系统这项技术在中国仅仅出现不到20年的时间,企业和大众对于这项技术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比较朦胧的阶段,而且对于这项系统的展示平台并不是很多等因素成为了该项技术尚未全面占有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此外,在我们推销这个系统的时候恰巧碰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很多的企业资金出现了问题,投入购买这个系统的时间也就随之拖延了。”
最令李昊感到无奈的就是企业不愿拿钱购买节能减排技术。李昊说:“现在我国仍有很多企业把利润放到了第一位,节能减排放到第二,投入资金购买节能减排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另外,由于‘热泵’系统是可以同时供热和供冷,价格就比只提供供热系统要高,有些企业只需要供热,而在需要供冷的时候采用别的方式,这是此项技术很难全面占据市场份额的原因之一。”
国家为采用节能减排企业“埋单”
李昊告诉记者,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大力支持为企业购买高科技节能减排设备提供了大量帮助。以购买清华同方热泵系统为例,企业购买该系统设备时,将得到国家减免税收政策的扶持。企业购买设备后,国家将按购买设备金额的一定比例减免企业税款,比如购买1000万元设备,按一定比例减免企业税款。如果按10%来计算,那么在企业一年的生产活动中,国家将减免该企业100万元税收,企业一年税收不满100万元可累计至第二年,总计可累计5年。这无疑为企业安装节能减排设备和系统提供了最大的政策扶持与资金帮助,为企业更快收回投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科技节能减排系统为企业年节省近百万元
李昊表示,以煤炭产业为例,我国为了保障煤矿安全,“副井口”空气入井温度要大于2℃以防止井口结冰以及井口附近的职工澡堂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为矿工提供洗澡热水,这两项需要的大量热能主要是依靠燃煤锅炉提供。此外,对于“降深”超过-800米的矿井,采掘面的温度将在30℃以上,存在“热害”现象。面对以上问题,利用传统的大量燃煤锅炉提供热能的方法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同时也使企业在供热方面的资金投入大大提高。
李昊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华北地区某典型煤矿为例,该矿井年供热量按一年采暖天数180天,每天24小时计算;煤价按950元/吨计算,企业采用传统热风炉采暖系统为井口供暖的运行费用大约84.3万元/年,洗澡水的燃料费大约为82.4万元/年。一年内企业的供热资金投入共计166.7万元。而采用“热泵”系统,充分利用煤矿自身的坑道涌水、矿井排放尾气、井口瓦斯发电机组冷却循环水作为余热资源,水源热泵系统为井口供暖的运行费仅为39.7万元、生活热水运行费28.6万元。共计68.3万元,比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节省运行费近98.4万元。安装热泵系统的初期投资在3-5年内即可收回成本。此外,采用余热源水源热泵机组,将原井口供暖方式和澡堂热水制取方式均折合为标准煤消耗量,则热泵系统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耗量511吨和596吨,一年节约共计1107吨燃煤,同时相应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878吨、二氧化硫9.4吨、粉尘12.2吨。热泵系统供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完胜”传统供暖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