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电信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学庆以及知名电信专家项立刚做客新浪科技“对话3G”访谈电信日系列访谈,探讨3G资费标准的合理性与定价策略,对于3G上网包月制的可行性问题,专家们展开了激烈争辩。
从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的3G上网套餐方案来看,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推出的套餐均以流量计费为主,而中国电信则是以时长计费为主,不过超出时间部分仍按流量收费。
曾剑秋认为,目前3G资费仍然偏高,之所以按流量计费的方式是因为在网络建设初期,由于网络覆盖还不够,带宽也不够,所以在初期一般采取按流量计费是绝大多数运营商的一种选择。
曾剑秋表示,随着2G和3G网络的融合,加上无线局域网与3G的融合发展,消费者就能很快地自如上网,而且资费会大幅度下降。他相信,3G包月上网指日可待。
不过,项立刚对此则并不乐观,他认为,移动网络不能与电信网络相比,固网直接拉光缆就可以了,但无线是做不到的,至少目前的技术,根本看不到无限制包月上网的希望。
项立刚强调,速度如果保证不了,即使不限时间也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一个邮件如果发送了很久才发送出去,这样的不限时包月上网消费者也不会从中受益。
而在长期关注电信资费监管的专家王学东看来,3G资费应该保证运营商合理补偿成本,得到合理利用,消费者又比较满意,在公平的情况下具体制定各种业务的资费。到底应该是包月,还是按时长来算,按流量来算,可以设计出多种资费方案。
“如果让市场发挥力量,市场可以保证资费公平,有一个前提,我们现在的电信市场应该是有效竞争才行。”王学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