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我们的财报分析专版又与读者见面了。这次我们研究的是国内三大运营商的一季度财报。
在4月初分析2008年年报时我们曾经发现,由于2008年的“偶然性”因素太多,许多年报数据并不能反映企业发展的真实情况。2009年一季度,重组的尘埃落定了,3G牌照发放了,运营商可以安心按自己设定的战略轨迹运行。因此,一季度的财报,才是一份正常水平的答卷。
这份答卷里都写着什么呢?经济危机更深的创痛?扭转颓势见效的欢欣?都是,又都不是。如果把交上这份答卷的电信行业比拟成一个人,那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的人,一个对“黄金年代”即将逝去而深感忧虑的人,一个在收获的时候思考来年的人。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业已经度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进入下行通道。一季度我国电信行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仅增长1.9%,增长率不到同期GDP增速6.1%的三分之一。从国外经验看,这一时期电信行业属于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增长率将与GDP持平甚至略低于GDP增速。行业发展的规律无法避免,必须正视这一现实。
一季度,许多财报数据非常令人振奋,但是其后仍有发展隐忧。增量不增收,或增量缓收,已经成为目前困扰三家运营商的最大烦恼。这是因为,一季度的发展很多是以大规模投入为代价的。3G牌照发放后,三家运营商都提出了规模巨大的3G网络建设计划,并大幅调高3G手机的补贴预算。这些战略举措立刻导致运营商开支增加,但却无法立刻转换成为收益。或是当前的投入虽能带来短期用户扩张,但却使利润明显摊薄。例如中国电信CDMA网和宽带的新增用户数连创新高,这些增长是建立在前期大力度的品牌宣传、价格竞争、终端补贴和网络投入基础上的,其连锁反应就是中国电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7.4%。
对于二季度及今后的发展,业界最为担忧的是:重组完成后,由于三家运营商都拥有了全业务经营的能力,在服务的差异化还不鲜明时,价格战会不会卷土重来?一季度,各家运营商纷纷推出新品牌、新套餐,用户不断面临新的价格选择,摇摆不定,非常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今后的发展。专家认为,为了让通信行业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在冀望经济回暖的同时,三大运营企业应该在价格战上格外谨慎。只有平衡长期利益与短期绩效的关系,搞好服务提升、业务发展和产业链建设才是根本之道。
成长的烦恼,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成年人更要为长远打算。对于当前步入成熟期的电信行业来说,发展要看今天,更要看将来。我们希望,今天的投入都能有回报,宽带、数据业务和信息服务等“明星业务”能早日成为运营商的收入新增长点乃至收入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