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设备招标进一步升温。据悉,中联通首轮WCDMA上网卡招标已结束,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华为、中兴均中标。中兴则签下了中电信总值13亿人民币的设备和服务合同。
这显然使TD-SCDMA在中国3G市场一家独秀之说不攻自破。7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在“2009中国电子通讯产业论坛”上也特别强调,“在咱们国家架构三个2G加3G的网络,3G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可见,不论是业内专家,还是产业链各方,眼下对中国3G发展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支持自主标准TD,不代表摒除外来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创新这一改革开放思想用在今天的中国3G发展,便是后事之师。
TD的“自主先发”优势无可否认
3G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是眼下最公认的定调。工信部称今年将投资人民币1700亿元约合250亿美元建设3G网络。据预测,未来两年内,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用于3G的直接投资将达到2800亿元。至2011年,我国对3G网络建设的总投资将达4000亿元。业内估算,全国范围内3G网络建设的总投资不会低于8000亿元。
在这笔“天文数字”前,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TD。政策面的春风早早来临,中移动的3G战略也渐露水面。预计2009年,TD投资将达588亿元,新建TD基站约6万个。到2011年,TD基站总数将达14.5万个。数据还显示,在中移动TD二期建网招标结果中,本土企业占据80%份额。这一自主创新标准和品牌大大凸显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为国内产业提供难得机遇,成为不争事实。
惟TD是民族产业链属伪命题
从市场终端来看,华为、中兴、大唐等本土企业的再次突起,是建立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的3G网络设备招标基础上。除了TD市场,还有WCDMA市场超过60%的份额,以及对CDMA网络的巨额支出。分析师由此表示,未来几年,华为和中兴在中国3G营收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之和将超过50%。
这就说明,三大标准都能,才能做大民族通信产业,崛起中国通信设备商。
从技术角度来看,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旗帜,TD虽已跻身ITU组织承认的3G三大世界性标准之一,但与其它两大标准的差距尚存:国内企业所生产的终端种类较少,技术仍待改进;试商用运营时间不长,据相关人士统计,截止三月底,TD用户只有约40万人;规模化商用欠缺经验。
从政策和监管角度来看,自年初,工信部联手发改委等部门公布了支持TD发展的15项政策措施,到近日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在考察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时表示目前国内3G的主要问题已由技术转向应用,政策面对TD的扶持可谓“仁至义尽”,转向三种制式的共同发展将成大势所趋。著名电信专家、原工信部副总工周光斌日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中国3G现状有了全新解读:“TD是我国提出的技术标准,还不成熟,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无可厚非。但检验产品的最终话语权,在市场。”
自主创新和三大标准同发展可借鉴引进程控
专家表示,要发展好中国3G,眼下尤其需要重提改革开放精神。TD之外的两大标准不属于自主范畴,却不可以冷眼待之如异己。一旦汲取精华为己所用,就是壮大民族通信产业的重要组成,反过来对TD也是利好。这与十几年前中国通信业引进万门程控F150事件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我国通信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下,为迅速摆脱通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制约,邮电部制定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战略。1982年,我国引进的第一套万门程控交换机F-150在福州开通。此后,全国各省份纷纷引进先进成熟的程控交换机,大规模装备我国通信网。
原邮电部领导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引进设备的同时也需引进技术,要加快对程控交换技术的消化和吸收。1991年12月,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与邮电工业总公司联合开发的HJD04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研制成功,从而一举打破了“中国人造不出大容量程控交换机”的断言。
因此,单一的TD技术显然不能决定整条3G产业链,一家运营商更不能垄断整个电信行业。从技术到市场竞争,如果主导运营商假借自主知识产权之名行恶性竞争之实,滥用政策好意,谋一己私利,那么最终伤害的只能是中国的整个3G产业和其自身利益。因此,电信业要实现在均衡市场格局下的有效竞争绝非妄谈。
如何实现三家齐鸣?这实际上是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尤其对“滥用TD扶持政策”的行为,相关人士尤应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