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北邮教授、电信专家舒华英透露,近三年,整个通信资费下降了68%。今年5月17日之后,三家运营商还会在原来基础上下调,特别是手机上网包月费方面。
以下是北邮教授、电信专家舒华英的演讲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2009年计算机世界互联网年会暨计算机世界互联网年会季度入围奖项评选结果发布会现在开始。
计算机世界互联网年会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在09年我们迎来了第五个年头。我们需要经常聚一聚,所以我们改成了季度聚会。今天的这次会议是新形式的第一步,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无线互联网。
我们一生有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和男女朋友牵手,第一次结婚、第一次打游戏、第一次上网、第一次用手机。 从今年来说,我们有很多可以值得回顾的地方,在我们中国,今年1月7日发放了3G牌照,由此中国手机用户将迎来第一次使用3G手机、3G业务。面对这样的环境,有人会担忧,可能你的行踪会对老婆、老公所跟踪,有的人很惊喜,随时随地跟家人视频对话。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产业链的重新重组、大批投资、无限的机会和挑战。
我先做一个小小的调查,我不知道现在各位使用3G手机、3G业务的有没有,举手。大概十个人左右的样子,人比较少,我相信再过半年,我们在座各位业界的从业者可能都会举起你们的手。在这次会议的进程之中,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参与我们的互动,我们在每一块都会留出足够时间跟专家互动。
我们今天的会议正式开始,我们首先请行业知名专家教授舒华英教授为我们进行政策解读,有请!
舒华英:非常高兴,每当参加这样的会议的时候我就非常高兴,因为往会议室一看,全部都是年轻人。去年年底我在搜狐参加一次会议,包括节目主持人,包括团队,整个栏目全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今天我一看,咱们会场也是,像我这样年龄的极少,今天的会是未来中国互联网或者我今天要讲的主题移动互联网的将来发展所在,就在你们的身上,所以我感觉到非常高兴!
今天的会是这样,因为原来搜狐让我讲讲移动互联网的问题,也没有打算从政策上探讨,仅仅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商业模式上跟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和大家做一些共享。
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背景,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基于几个背景,在座的都是在IT界从业很多年的了,对IT领域尤其通信领域大家都很熟悉了。在通信领域IT领域当中产业链的相互融合使得整个移动互联网有了发展的契机。原来从事设备制造的,像诺基亚,大举进军,系统设备、终端设备制造商,在新的形势下要使自己成为数字内容和服务的提供商,而且这个转变比较成功,现在正在进行。像苹果公司,从计算机发展到终端,现在大家可能知道最多的就是iphone,开创了整个设备终端大举进军移动互联网或者叫进入到运营业当中的开始。再有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上的公司最典型的像Google,它本身也把移动搜索发展作为进军移动互联网和电信领域的契机。
在软件领域当中像微软,一直致力于扩大移动产品应用,这都说明一个问题,说明产业链相互融合。第二是整个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从网络、设备、平台三个角度来看。在原来现在使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比其他的通信方面来看,都是网络有限的覆盖,而且宽带变化的定位是高端市场等等数据接入很昂贵的费用。发展到目前现状,中国3G虽然晚了一步,今年1月发了牌照,而且一进入3G起点就是3.5和3.7,像中国电信推的EVDO是3.5G,中国联通推出的W会直接上HSDPA。中国移动的TD即将也要上HSDPA,都会达到两兆以上的数量级,这对移动宽带目前来讲已经是很容易了。我现在的计算机上网卡本身就是3兆的带宽。
另外从设备制造来讲,原来设备尤其是终端设备,主要是用于通话,这样的终端设备在功能处理能力、存储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现在新的终端更加时尚、更便于使用。第三方面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上进步,一个开放的平台业务接入平台、内容接入平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开放平台使得我们的产业链能够做的更长,而且有更多的参与者能够进入到产业链当中来。所以这样的话就会从开放平台上出现新的操作系统的时候,那规模效应跟第三方应用软件、应用程序可以被用户直接使用。像这样的话,在美国像苹果公司也是以iPhone作为突破口,进行的第三方软件商店大行其道。
移动互联网产生的背景有三个大驱动,一个是技术驱动,包括网络驱动、终端驱动,移动宽带成为发展趋势。第二是业务驱动,3G的网络能力不提升,和Web2.0的发展进一步催生了移动的Web2.0,像这样的基础上,新业务层出不穷,增加了3G业务的互动性。在有很大的驱动就是需求驱动,人们越来越需要随时随地都要获取信息和采用更方便的形式沟通的时候,尤其是很多的信息和娱乐在里面使得人们对原来的网络和原来的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不满足。所以新的驱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希望在移动过程中更高速的接入到移动互联网上去,通过互联网做更多的娱乐。像这些是我们所说的本身产生背景当中的驱动,这样的驱动使得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趋势日益凸现。
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概念在里面,对移动互联网有两种非常对立的观点,搞互联网人的观点说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补充,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往前走了一步,把移动的地方可以用手机实现了。另一种观点是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将来发展的方向。这两种有对立的地方也有偏颇的地方。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看,一定是移动互联网取代互联网,可以看到整个发生发展的历程来看,移动互联网是以原来的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互联接入方式,通过基站实现终端连接,提供“无所不在、无时无刻不在”的平台、手段、工具,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这是另一种发展的产物。
我们看到今天我们这里叫做无线互联网,现在有三种说法,无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我们从盈利的模式来看都有所区别和紧密的联系。从网络上来看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互联网是传统的互联网延伸,它的接入手段依然采用了把原来有线接入通过其他介入手段接进去了,包括大家用的Wi-Fi,它所用的终端一端还是PC机、移动电脑。客户管理上基本没有客户管理的,无法识别。另外收费渠道是有线的,都是以广告为主,所以这基本上从商业模式上是延伸了原来的互联网。
我们再看另一个,移动通信网根本不必说了,因为移动通信网的定位主要是信息传递,这个基础之上是以语音业务为主,满足基本通信需求。在用户客户管理上掌握了用户关键信息和统计数据,客户管理非常严密,收费模式非常完整。
把两者结合起来看一下,通信网这个基础上从网络层面上把原来的移动通信网的网络实现宽带化、高速化。应用方面在移动通信网基础之上更加突出个性化、唯一化、移动化,相对原来无线互联网的非唯一性、相对固定来讲是进步。以移动数据为主,那是语音,这是数据。终端方面和PC机、笔记本来讲,终端更加多样化而且高价值,和移动通信相比更加智能,要求更高。在客户管理上可以身份识别,掌握更多的用户关键信息。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上所有用户是可追踪的,身份是确定的。和通信网相比有纬度的信息以及更多精确的管理。相对整个通信网来讲,基于客户管理创造更有效的经营模式。所以这些比较看来,无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这三者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系统日益完善,消费者影响力日益增强,相对移动通信网和无线互联网而言。
下面看一下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概况,整个发展列举了美国、英国、意大利这样的一些网民渗透率,从这里可以看到,美国移动互联网最高,15.6,英国12.9,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渗透率仅仅有6.8%,位居第九位,这是08年的统计数据。分别看看,拿美国来看,美国06到08年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发展非常快。06年2200万,07年达到了2970万,接近3000万,到08年7月份达到4040万,而且在整个的美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当中可以看到,门户网站渗透率最高,达到88%,其次是邮件,然后是天气预报等等。
截止到整个08年7月份,整个互联网的活跃用户的规模,我们在这里讲的都是活跃用户,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6%。08年美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当中,门户网站的渗透率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当中之首。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在09年1月份数据显示,苹果公司在美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iPhone规模达到了48%,接近一半。所以美国移动互联网当中,苹果公司以iPhone产品为代表的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看看日本,移动互联网发展比较早,整个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到了全球40%的份额。全球如果把所有移动数据收入组合起来统计的话,日本占到40%,其中1/3的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07年6月份除了数据接入广告费之外,来自移动内容和移动商务方面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到07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总数达到了8728万,占移动用户总数的87%,日本有100个移动用户的话,其中有87个人都会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
现在来看,全球运营商都处在WAP互联网接入方式的时候,WAP这种标准的时候,I-mode采用了标准HTML互联网模式,这种模式标准是整个移动互联网未来接入标准一个途径。
我们再来看看邻国韩国,大家注意这里有一些数据做一些解释,08年12月份,韩国有4560万移动电话用户,韩国人口只有4860万,也就是说韩国的收集普及率达到了93%,北京普及率也达到了168%,根据韩国互联网的发展调查,到2007年6月,韩国共有3.4亿互联网用户,其中46.8%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韩国的人口只有4860万,互联网用户怎么会有3.4亿?这就是各个国家的看法不一样。韩国认为有多种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使用某一种业务就是一个用户,所以尽管他的人口只有4860万,但是它的互联网用户达到这么多。其他的表可以看到,从韩国移动互联网总收入占的比例看,06年来看,整个收入是106亿美元,移动互联网收入达到了27.35亿美元,从02年开始运营商把CDMA全部升级到3G,韩国SKT有WCDMA的网络,经营不同的网络的时候没有办法按照网络或者单一的用户来确定哪些有多少移动3G的用户,仅仅按照业务来区别。
回头看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情况,中国人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统计了两年,一个是07年12月份,一个是08年12月份。我们看一下07年12月份的数据,整个网民规模是2.1亿,到08年12月份是2.98亿,接近3个亿,手机上网比例07年占24%,08年时候是39.4%。最活跃的主要还是WAP这种格式上网,07年达到5040万。目前我们国家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到08年12月份的时候,中国2.98亿网民当中使用手机上网网民达到了39.4%。中国目前移动用户这几家运营商加起来按照08年底的官方数据是6.57亿,实际上我和运营商他们了解的情况,实际上真正在中国移动用户数08年底已经超过了7个亿。
我们再看一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07年到2012年大概我们作为预测看看规模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根据艾瑞公司的预测,运营商推广力度加大以及用户规模增长等利好因素的驱动下,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48.8亿。整个市场规模可以看一下,发展很快的就是其中收入最多的应该是信息费、流量费,中国的情况是WAP游戏类的占的不多,未来发展还是信息类的占主要的。从增长率来看,以后几年将近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为什么?移动用户的发展基本上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3G上来以后,更多人是要使用它上网获取更多的信息。前面已经比较了,移动互联网的私密性、个人性比互联网更强,所以这是它发展很快的重要的一个原因。
3G上来之后,带宽和速率改善以及资费持续下调,我们最近在研究资费,近三年整个通信资费下降了68%。最近大家可能也听到不同的报道,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在上网费上都在下调,今年517之后,三家运营商都要在原来基础上还可能下调,尤其是手机上网的包月费问题。所以这样一来,一些资费下调使得大量的原来很多人感觉到上网流量费太贵的时候,这一下来会使得整个互联网业务会发生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所以这样的话,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产业链上面的参与者互联网市场上会带来更多创新的服务,而新的创新服务一旦被用户所接受的时候又会带来大量收入,我刚才讲如果商业模式是很好的模式的话,会给参与各方都带来利益,这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下面讲一下商业模式的问题,商业模式可以从各个方面角度看,什么是商业模式?有价值的创造模式、收入模式、抽象模式、体系模式、战略模式等等,还有概念模式,不管怎么说,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而价值是通过企业本身以及上下游合作而被创造出来的。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传递和消费。如果说没有传递、没有消费的话收不了费,所以针对的是什么?针对各种应用、业务和送达到客户这里,通过客户反馈给你所需要的费用。
目前可以把商业模式做一下比较,传统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从开发程度、内容提供等方面来看,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平台,移动互联网将来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平台,也就是有线开放的情况。内容提供上在传统互联网上包罗万象,但在将来移动互联网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范围还是比较窄,如何使得它发展的更宽,选择度更强,这是要靠在座的今天参与很多的企业要做的事。盈利模式,传统互联网主要依靠广告、商务来做,将来在移动互联网上,主要盈利还是要靠最终的终端客户,也就是最终用户。用户体验上传统互联网是大众化的,移动互联网上是小众化、个性化,所以这点千万注意,所以我前面讲到如果按照原来的互联网的概念来做移动互联网肯定不行。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确认等等都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和个人性,很强的小众性,所以用户的体验一定是个性化。运营主体很清楚了,一个是互联网企业主体还是电信运营商,将来有没有可能电信运营商仅仅提供通道,这是比较远的问题。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将来走什么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成功的几家,包括日本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是以I-mode为起点,把所有内容平台他是日本NTT的网,既是它控制,但又是开放的,对所有接入的都是开放的,所以有很多内容,终端是定制的。内容在整个产业链上,良性的经营情况来看,主要是对增值业务来收费,ICT进行利润分成,制造商积极参与。而且技术上,一开始技术并没有选最新、最高的技术,一开始脱离了原来移动通信网的问题。还有完整的一个收入模式,运营商整个收网络服务费,SP收信息服务费,运营商代CP收费,并与之9:91分成,其中91%给了CP了。而且使用的终端非常便捷、小巧、显示屏幕大,操作简单。现在国内流行的手机操作非常复杂,越是复杂的东西及将来的流行越慢,因为很多人不是专业人士,除了个别的玩家以外,大量的人就是要使用简单、使用方便,越简单、越方便越好,所以日本的i-mode模式就是操作简单。还有就是大量、丰富的网上内容,大量官方、非官方网站全部拉进去,培育有潜质的运营商。
再看一下韩国,举SKT的例子来看,从联合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开发推出了融合有线无线网络个性化服务的网,在这里把所有可能融合的技术全部融合进去。客户并不从技术角度介绍,而是介绍给客户能给你干什么,我们在韩国考察的时候也是体验了它的业务。另外信息费CP自己定,SKT只收其中10%,具有高访问量的内容进行奖励,这样一来SKT把韩国所有用户按照5岁一个阶段进行细化,在仔细研究各个年龄段的用户特点后建立品牌化服务。个性化服务、隔离的利益分成、个性化市场细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性的产业链。通过建设这样的良性产业链而形成了运营模式,我们再看一下中国的情况。
中国也不能说都完全不好,因为我们知道,像i-Mode这样的动作纳入到中国来,曾经有人建议买,但还没有引入到大陆,在台湾就失败了。所以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有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一种模式要借鉴过来必须要和本地相结合,所以由本土创造的新的模式正是未来的发展,所以这点上我寄希望在座的今天很多的参与的厂商。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把通信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用户联合在一块,这里实现了运营商与SP、手机厂商的供应链,但是目前这种供应链我个人看法还有极大的改进,第一开放程度不够,第二管理收费模式等等利益分成都还有待于向SP上让利的需要。
我们把国外商业模式做一下比较,我们看日本、韩国、美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等,在这当中可以得出这样几点,供应链竞争将成为电信业竞争的主要模式。将来你的形成个性化服务的时候,必然自己以某一个运营商或者某一些内容制造商或者终端制造商所形成的这样的一个产业链集团,这是一点。第二一个电信运营商与SP的纵向合作模式必然成为必然,所以运营商不可能包打天下。所以我跟大家讲一定要相信,尽管大家可能感受到现在的运营商非常强势,凡是赚钱的大家做了以后他都要赶快做。随着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时候,运营商不可能应对整个这么众多的小众的需求,所以这么多小众的需求一定要很多人参与。目前为什么他能做?其中因为他跟互联网差不多,内容千篇一律,如果整个内容客户细分以后,他做不到了,就必然有更多人参与。另外市场互换利益共享的多赢商业模式,一定要你自己创新创造,靠抄别人的没希望了,运营商不会让你上了,上了也活不长。
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从目前的运营商来看,是一个全业务经营的模式,运营商掌控到整个陈冶炼的链条。终端建设维护、市场客户、信息平台这是一个模式。我们再看第二模式,叫单业经营的模式,这里运营商终端开发、设备制造、前台客户市场、虚拟运营的信息平台建设等等,构成了整个另一类的电信运营产业链。这种为单业运营的模式,运营商根据自身的有时和特点着重发展运营前台、运营后台,除了信息内容分发、信息平台的搭建其他都放开。看一下组合经营模式,这是多种可能性产生的模式。
下面我们看一下国外运营商的应对策略,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主导运营商主要能起主导作用的有三家,也就是中国即将迎来3G市场的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一个是业务的创新,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一定要求证原有的商业模式。在有产业链共融共升问题,还有客户深度的挖掘问题,这都是3G时代运营商面临的问题。3G牌照发放之后各有优势,中国移动运营经验丰富,中国电信也比较丰富。中国移动的劣势是没有固网,TD产业链是最弱的,终端市场是最少的。对中国电信来讲,引入的是CDMA2000,这个终端市场比TD要强,固定网络势力强大,家庭及企业客户的市场竞争力很强,但是CDMA2000后续演进,LTE技术演进不明确,这是美国放弃CDMA2000专著于WiMAX的原因。对中国联通来讲WCDMA产业链最成熟,国际上经验最丰富,终端数量也最丰富,但是对于企业内部来讲,固定网络少,网络运作势力相对差一些。针对这些,像中国移动所采用的策略,转变盈利模式,由原来做网络靠网络盈利转向做移动服务获利,转变运营模式,把网络能力优势转变成业务能力优势,单独运营的模式优势转换联合运营的优势。所以目前中国移动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做产业链的合作。另外转变合作的模式,原来是单纯采用采购式的合作管理,变成了战略联盟式合作关系,粗放式合作变成集约式合作。
中国电信在固定网络的有时基础上,在3G的宣传广告商第一家推出天翼,号称互联网手机。在全业务运营基础之上,叠加上移动的元素,在推动的整个移动网络的3G网络的建设上发展的很快。大概有100多万的用户,第二个将近200万用户,第三个月将近有300多万的用户,三个合起来将近有七八百万用户。相对其他两家,像中国移动有一些沿海发展的发达地区的用户数增长率是负的,所以这点上中国电信有它的很强的优势。
中国联通呢,通过话务捆绑,移动拓展,某种形态上网络技术上的制高点,以WCDMA的增值业务和运营模式,把原来的网通和原来宽带业务发展起来,发展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低价捆绑套餐,他的口号是通过3G体验,精采每一天。
我们看一下三大运营商对3G的发展预测,这个和移动互联网是密切相关的。新的3G用户据预测将来会有80%到90%以上的用户使用3G终端都会用它上网。如果不用它上网,仅仅打电话用不着3G的手机,所以09年中国移动要保守发展是300万,中国联通是800万,中国电信是1000万。到2011年中国移动达到8500万,中国联通达到100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