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中国通信行业门户网站 | 中国行业网站集群--通信行业电子商务唯一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 商机无限 商务中心 行业展会 立即发布商机
网站首页 公司库 产品库 商机库 行业资讯 展会信息 招聘信息 招商加盟 下载中心 招标信息
关键词:
热门词汇: IP网络电话   语音识别   手机充电器   手机GPS   3G手机   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行业要闻 | 通信市场 | 通信技术 | 网络学院 | 5G前沿 | 4G前沿 | VoIP | IPTV | WiMAX | 呼叫中心 | IT制造 | IT就业  
  企业专栏 | 企业报道 | 通信标准 | 通信百科 | 分析预测 | 手机评测 | 增值通信 | 政策法规 | 专家观点 | 网商访谈 | 招标信息 | 物联网
网上展览:
综合厂商 | 手机 | IP电话 | 交换机 | 呼叫中心 | 网络 | 终端 | 电源 | 仪器 | 光纤 | 电缆 | 电脑 | 数码 | 软件 | 其他
中国通信网最新加盟企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家观点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中国通信网 时间:2009-04-13 信息来源:通信世界
“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固网经营,以3G发展为契机,将3G业务纳入全业务经营,统一部署,稳步推进。”4月7日至8日,记者与多名地方电信人士交换对中国电信2008年业绩报告的看法,湖北电信张姓员工提醒记者注意业绩报告中有关企业战略的描述。

  “我们还是要发挥固网的传统优势,以固网为战略支点,带动全业务的运营。这种思路和移动恰好相反。”上述员工认为,中国电信将从最擅长的事情做起,以免顾此失彼。

  中国移动2008年业绩报告的相应描述为,“以移动宽带上网为切入点,采取融合的终端策略,推广面向个人、家庭、集团客户的移动宽带服务,拓展3G市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一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面临着处理好移动网和固网战略重心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全业务运营的表现。

  固网用户加快流失

  固网用户、收入的萎缩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整个2008年,由于相关运营商忙于资产重组,中国电信每月平均流失固网用户102.4万户,中国联通平均每月流失78.57万户。

  根据中国电信3月24日公布的业绩报告,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用户2.08亿户,净减少1229万户,同比下降5.6%。另外,中国电信公布的2009年1月和2月的用户数据显示,固定电话用户分别减少97万户、155万户,累计减少252万户。因此,截至2009年2月底,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为2.05亿户。

  中国联通方面,根据4月1日发布的财务报告,2008年其固定电话用户为1.001亿户,净减少1067.4万户。而中国联通2009年前两个月固定电话用户分别减少了12.5万户、50.1万户,由于中国联通2009年1月完成了对南方21省以及天津市固网业务的收购,增加本地电话用户942.9万户,目前其固定电话用户总量为1.089亿户。

  中国电信2008年固网语音业务收入963.31亿元,同比下降13.7%;本地语音业务、长途业务和国际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电信方面强调,固网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主要原因是移动业务以及VoIP等新的通话方式对于固网语音的分流进一步加剧。

  电信研究院专家告诉记者,从2006年起,国内固网运营市场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趋势,2006年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用户仍然保持增长,但本地网通话量和语音业务收入均出现首次负增长,而原中国网通从2006年起就出现了用户数的首次负增长。进入2007年下半年以后,固定电话用户出现了持续负增长的局面,2007年两大固网运营商累计流失用户超过500万户,与新增用户抵消后,净流失用户也在200万户左右。

  非语音业务成为支撑

  地方电信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全世界的固网运营商都面临用户流失和语音业务收入急剧下滑的影响,有些海外运营商还因此而亏损,对照国内固网运营市场,非语音业务收入还在增长之中,尚能支撑固网平稳发展,已经算是难能可贵。

  中国电信2008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1868.01亿元,扣除61.54亿元的移动业务收入,固网1807亿元的收入与2007年的1808亿元基本持平。其中,2008年中国电信的固网非语音收入达到822.94亿元,占固网整体收入的比重达到46.1%,2007年该项指标为37.2%,与2007年相比,2008年同比增长了8.9个百分点。

  2008年“号百类”信息业务等成为中国电信固网非语音业务增长的“排头兵”。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总结2008年固网业务发展情况时特别强调,“对于直接提供信息服务的号百类信息业务,我们重点培育使其优先发展,集中精力做好信息搜索、商旅服务、综合传媒等核心业务,全年收入达到47.87亿元,同比增长44.6%”。

  中国联通方面,2008年固网业务收入为827.7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传统固网业务收入532.3亿元,同比下降达到了12.3%;固网宽带以及数据通信业务收入251.7亿元,同比增长23.9%。由此可知,固网宽带和数据通信等固网非语音业务成为中国联通固网整体收入不至于深度下滑的主要支撑。

  全业务竞争要看固网

  电信研究院专家指出,现在国内运营市场竞争的焦点是3G,不过运营商无法放弃固网市场的争夺,特别是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说,固网更是其战略和战术方面的重要选向。为了切入传统固网市场的“大本营”,中国移动已推出TD无线座机,原本就拥有固网优势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应该根据各自的策略积极应对。

  记者从中国电信相关人士处获悉,在固网方面,2009年中国电信计划将非语音业务的收入占比提高到50%以上。其中,对于发展势头良好的“号百类”信息服务,中国电信的计划是在今后“2-3年时间内将其发展成为百亿级的产业”。

  地方电信人士认为,中国电信的品牌矩阵包括“商务领航”、“我的e家”以及“天翼”,而目前“C+W”相关业务如EV-DO、Wi-Fi等在多个省市已逐渐融入“我的e家”的各种套餐,继续加大固网投资、以固网带动全业务运营完全是“扬长避短的需要”。

  中国联通也计划大力发展固网宽带和数据通信业务,以积极应对固网业务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中国联通已经在积极推进以“亲情1+”为品牌的固移捆绑业务,改进话务量套餐,进一步挖掘固网的价值。

相关资讯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7)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6)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1)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1)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09)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热门资讯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4-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6)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5-2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2-01-09)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1-3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5-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5-0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2-1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7-2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8-2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10-1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7-24)
国之鑫科技 | 泰尔网 | 中华网科技 | 信息产业网 | 通讯世界 | 数字通信世界 | 文传商讯 | 中华英才网 | 电话视频会议 | 凤凰科技 | 呼叫中心 | 新浪科技 | 新传媒网 | 和讯科技 | 中国科技网 | 通信英才网 | 江苏星光发电设备 | 中劳网 | 赛迪网 | MSCBSC移动通信网 | 中国软件网 | 新华网 | 腾讯科技 | 3G通信网 | 千龙网 | 光通信人才招聘网 | 通信人才网 | 中商顾问网
返回首页 | 网站简介 | 企业理念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代理政策 | 联系我们 | 铭万网 | 中国产品推广联盟
南京国之鑫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8-2016 客户服务热线:025-83752991, 客户服务邮箱:gzx@gzxinfo.com
苏ICP备18005078号-1
本站图片及文字仅供功能演示,本站保留对本演示内容及功能的最终解释权

加入铭万联盟中国行业网站集群独家技术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