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专家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掘金时代尚未来临,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然达到零界点,成为诸多SP和CP的共识。
“从现有的访问总量攀升情况看,移动互联网访问井喷,已经成为2009年的必然趋势。”天极集团高级副总裁杨涛在接受比特网采访时说,“2009年第一季度,手机天极的用户数量增长保守预估也将超过40%,尤其是在移动运营商调整其数据资费策略之后,‘20日效应’得到了明显缓解。”
打破“20日效应”
杨涛所提及的“20日效应”,是移动互联网这个行当的特定术语,意指每个月20日之后,很多手机用户因为担心上网数据量超过包月总量而或有意、或习惯地减少通过手机浏览网站(包括WAP、HTTP)的情况,这一特定使用习惯的结果,导致每个月20日之后,绝大多数的WAP站点以及面向手机的HTTP站点访问量直线下降。
缓解“20日效应”的根源力量,是运营商在数据流量资费方面的策略变化。自2009年1月1日起,中国移动自上而下开始推动GPRS数据流量资费跳水。首先是套餐资费的降低普遍达到了2/3,在不增加费用的前提下,套餐流量提升了至少3倍。根据中国移动公布的“普适性”标准,5元包月流量由原来的10MB增至30MB,20元包月流量由50MB增至150MB,而且出现了500元封顶的套餐标准——对于高端商务人士而言,这一标准意味着24小时通过GPRS办公成了现实。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移动实施的计费计划中,非套餐部分的流量费用,从0.03元/KB调整到0.01元/KB,不管用户是访问CMWAP还是CMNET。
“GPRS流量资费的下调,促发了整个行业的用户数量和在网停留时间的双上升,上网频率增加很快。”天极传媒集团无线互联部总监王建接受比特网采访时说,“具体到天极的业务,还有一个特别的情况,我们发现,用户数量迅速上升之后,范围向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甚至城乡结合地带延伸了。”作为一个以产品库为核心,面向手机用户提供功能性资讯的新媒体,手机天极的WAP站点,一直以来被定位为向手机用户提供IT产品商业资讯,但从2009年开始出现的用户群的变化,促使手机天极有了新的想法。
“这是个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现在的流量相对于2008年12月,已经翻了一倍。”杨涛说,“而且这个数据还在快速增长,按照我们现有浏览用户的变化,手机天极也在调整自己的策略,例如我们增加了数字家庭频道,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用户转变所带来的内容指向需求。”在杨涛看来,产生根本变化的原因,主要还是两个,“首先还是资费下调所带来的变化。资费下调使得更多的人在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时,不再那么担心高费用的产生。特别是对于非高端、非商务用户,他们对价格更具敏感性,中国移动的这一策略,毫无疑问是为其下一步的3G做准备,但这种准备性措施,很大程度上是无意间激活了一片蓝海市场。”
杨涛对比特网说,“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长久以来的手机用户浏览互联网的市场培养到了一个阶段的结果。”他认为,中国多达6亿的手机用户,无论是从基数上,还是从这几年来的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虽然还不能说是根本性的突破,但是这几年来独立WAP的努力还是有明显效果的,尤其是近期中国移动开始尝试推动WAP发展,也给这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的可能。”
到广阔的城镇去
比特网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WAP内容提供商下一阶段极有可能出现流量整倍攀升的局面,这被专业人士视作这个行业将要回暖的先兆。“盈利的情况不一定会有这么快,但至少给这个行业增添了信心。”天极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杨涛说。
“我们正在做的两件事情,将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和用户体验。”杨涛告诉比特网,“一是向城乡结合带发展,深挖一片蓝海,而是采用更广泛的合作方式,增强用户粘着度。”
2008年底,在第三届移动梦网重庆论坛上,中国移动集团重庆有限公司(即“重庆移动”,下文同)董事长兼总经理沈长富就表示,中国移动已经意识到M2M(Mobile To Mobile,手机对手机——作者注)的价值所在,并在重庆移动建立了一个面向“全国八亿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通过短信、语音、互联网等服务方式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劳务招工等十余项惠民、利民的信息服务,并针对农村基层服务和涉农企业的需求”,在今年1月的春节期间,重庆周边的一些区县的手机上网用户发生爆炸式增长,造成重庆移动预留的CMNET通道出现堵塞现象。 “其实城乡结合带的需求还远远不止这些,特别是对通过计算机访问网络还不便利的手机用户们,通过手机访问移动互联网并获取资讯,已经是目前非常明显的趋势。以手机为信息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将从根本上缩短人与人、人与社会在信息获取不对称性方面的距离”杨涛说。
天极传媒集团无线互联部总监王建的说法也佐证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已经发现,来自城乡结合地带的用户访问量飙升,这部分用户的上网频率和在网时间,都超过了我们自己乃至一些咨询分析公司的预计。”
此前有咨询公司的报告表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将抵御传统互联网用户,其观点在于:“移动互联网用户首先应当是从传统互联网用户转换而来的。”现在这一观点遇到来自现实应用的挑战。
“中国现在的传统互联网用户数量,根据最新的数据是2.98亿,而手机上网网民则达到了1.176亿。”杨涛表示,“但我们应该看到另外一个情况,就是中国的手机用户总量已经突破了6亿,通过手机直接上网的用户数量,在未来不久应当能够超越传统互联网用户,我们应当看到更为广阔的城乡结合带用户,他们没有电脑,但是却有可以上网的手机。”杨涛所列的数据,来源于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而该报告也明确表示,“手机上网用户达到较高的数量基础,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带动更多用户使用手机上网。”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的月份全国通信业运营情况统计报告,手机上网用户更是已高达2.76亿,离超越传统互联网已然不远。
“特别是在城乡结合带,手机用户相互影响上网的情况更为普遍。我们注意到,一些大学生在春节过年期间通过手机访问移动互联网,影响到更多人群的现象,在一些城乡结合带已经很明显。”王建说。
与此同时,以手机天极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们,在用户体验上也下足了功夫。“除了加紧准备上WAP 2.0,我们还和中国拥有客户端最多的浏览器供应商UCWEB达成了合作,其实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杨涛表示,WAP 2.0能够使手机用户更好地以类似HTTP的方式,浏览更丰富的图片、下载等信息,“只有用户体验足够好,这个产业才更有前途。”他说。
打动用户才是根本
尽管手机上网用户数量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如何在这片蓝海中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还有待继续琢磨。
“说实话,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掘金时代还很遥远。”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汝林接受比特网专访时表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作为市场主导力的运营商,没有抓住和深入挖掘移动商务领域的掘金点。”他认为的掘金点,则是移动商务和传统业务之间的整合。
“这种整合其实不是独立WAP站点运营商所能把控的范围,而独立WAP运营商,更多的还是提供内容或者通道产品,如何通过这些内容和通道产品找到赢利点,才是关键所在。” 天极传媒集团无线互联部总监王建对比特网说。
市场调研机构易观国际总裁于扬接受比特网采访时也表示:“移动互联网在2009年将拥有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化的机会,但是要规模化盈利,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对盈利模式的思考,既成为诸多独立WAP提供商们目标,同时也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瓶颈所在。
“尽管中国移动成立了DO平台,尝试将WAP内容提供商往其上引导,但从现在的情况看,独立WAP提供商并不是特别感冒,而且这个行当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商业模式,探索起来太困难了。”某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副总裁对比特网说。该公司的产品是以WAP浏览和搜索通道为主,由于投入WAP产品长期难见规模盈利,该公司已经将大部分股权置换给一家以SP业务为主的控股公司。
“最终还是要选择好客户方向,如果这个问题一直不坚定,所谓战略总是变化的话,即便是3G现在就启动,也很难有机会。”杨涛表示,“手机天极做内容也好,或者其他的SP、独立WAP商做产品也好,最重要的,是围绕客户考虑盈利方式,而不是围绕盈利方式去琢磨用户,后者属于典型的本末倒置。”
“产品拓展、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应当三位一体,等到‘收获期’来临再行动,将会来不及。”于扬对比特网表示。
“但不管如何变化,内容和产品质量肯定是第一位的,无论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都在强化质量控制,说白了就是要求SP向CP转。对于所有的手机用户来说,如果移动互联网的质量上不去,其他的一切努力都不能打动用户。”王建说,“而我们手机天极在2009年的目标,恰恰就是打动最终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