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某知名技术专家向腾讯科技称,刚刚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将对整治互联网灰色地带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盗取网络帐号等现象今后将成为刑法关注内容,围绕木马病毒“制造-贩卖-牟利”的黑色产业链条今后也将受到法律严惩。
上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不少针对电脑和互联网的内容。此前刑法第285条原先规定仅为简单一句话,修正后的刑法相关条款增加了三倍以上,内容涉及到电脑、网络、病毒等多个层面。
上述专家分析认为,刑法修正案至少将在四个方面对互联网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刑法保护的范围扩大,从原先的“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 涵盖到教育、卫生、商业等各个行业,其中还包括个人的所有计算机系统。
第二、刑法修正案增加了“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内容,这样可以保护到计算机的各种文档、代码,也可以保护用户的文件、银行帐号和其他即时通信帐号、邮件帐号、游戏帐号。对于网络盗取用户各类帐号的打击行动,今后将得到法律支持。
第三、增加了“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内容,由于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木马入侵到计算机系统之外,目前还有很多其他技术手段来获取信息,比如ARP欺骗,网络Sniffer,DNS劫持,钓鱼网站欺骗,CSS跨站盗取Cookie等手段。这些不法手段也将受到法律的威慑。
第四、整治木马病毒“黑色产业链”从此将法可依。根据刑法内容,凡是提供工具、程序以用来入侵、控制和非法获取信息的行为,今后也将作为打击的目标。
专家认为,“黑客程序”的销售大大降低了网络攻击破坏活动的技术门槛,是直接导致黑客攻击破坏活动的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在互联网上可以轻易购买到获得用于入侵网站的程序、用于控制目标计算机的程序、用于传播木马的“网马”以及用于实施拒绝服务攻击的程序等工具,网络“菜鸟”只要通过购买这些程序也可以实施攻击破坏活动。今后这类行为将很难逃过法律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