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2-16 |
信息来源:天天新报 |
去年12月,国家工信部正式下令围剿“山寨”手机,通过加强IMEI(手机标识号)的管理来整顿这一市场。但时隔两个月,记者发现,不仅“山寨”手机没有销声匿迹,更是出现了“山寨”笔记本、“山寨”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山寨”产品逐渐蔓延,疯狂之势让不少业内专家和学者都产生了担忧。
笔记本市场也刮起“山寨”风
在不夜城通信市场、华盛街、百脑汇数码广场、芙蓉江路数码广场等通信市场,记者看到,“山寨”手机风头不减。在百脑汇二楼手机市场,不少摊位的柜台内出样的虽然都是正版手机,但只要顾客有需要,店主都会拿出“山寨”手机。
“山寨”风还蔓延到了笔记本、液晶屏市场。在不夜城通信广场附近的一家计算机科技公司里记者看到,这家公司所展示的笔记本电脑价格平均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这些笔记本无论从款式、颜色、功能还是标志,都与品牌笔记本极其相似。一些产品的外壳上标有“sunny”、“webbook”等字样,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索尼、ibook等品牌笔记本。而标称售价4000元左右的“山寨”笔记本电脑,被很多卖家称为“高配版”,硬盘存储容量一般在250G左右,内存一般为3G,这些配置甚至比联想、惠普等厂商推出的主流笔记本电脑还要高出很多。这些电脑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有品牌。
店主老董坦言,他已是“老山寨”了,以前做手机生意,现在笔记本更好做,一千多元可以采购到“索尼笔记本”,也是高仿的。记者了解到,“山寨本”没有提供正版的软件,和“山寨”手机一样,不能保证厂家保修,但可以在销售单据上承诺保修一年,由经销商保修。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质量问题,在经销商处换机。
除了笔记本外,一些没有贴牌的“山寨”液晶显示器,也是店内的“主打”产品。据店员介绍,这些显示器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生产”的,更大尺寸的他们做不了,目前只有15英寸。店员还表示,出售时没有产品说明书,也不提供发票。
“山寨机”大都粗制滥造
廉价的“山寨机”远非看上去那么好,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电子产品的安全性不容忽视,可这也恰恰是“山寨机”的软肋。
“开一个加工厂,几十万元就可以了。小作坊在家里就可以开,买一些配件回去拼凑就行,一天可以做几百台机器。”记者昨天辗转联系到了拥有一家“山寨”工厂的一自称姓孙的老板,他告诉记者,“手机有几十个部件,包括液晶屏、耳机、电池、充电器、手写笔,甚至摄像头镜片、防尘网等等,都有专业厂家在做。”
他透露,“山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相当简单,以“山寨”手机为例,所有的“山寨”手机几乎都是采用一种叫MTK的通用集成芯片,而手机的制造过程共分五个步骤,分别是材料的准备、手机软件电板的焊接、软件灌装、整体组装和手机检查。
孙老板说,以一款3.0屏的手机为例,三百多元的生产成本是这样构成的:模具费是20元,具有MP3、MP4、百万像素拍照等基本功能的电路板制造成本近200元左右,充电器、摄像头、键盘、光盘等包装配件在内的制作成本约为100元,每个加工成本大概在17至20元之间,手机外配,一套平均包装成本是50元以下。
在网上销售的“山寨”笔记本、“山寨”液晶屏等产品,大多产自深圳、广州的小型工厂,很多工厂在利益驱使下,或购买笔记本电脑新散件自己组装,或将一些二手笔记本电脑拼凑后混做新产品转出。
很多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内部有专门用来散热的两根铜管,但是“山寨”笔记本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就将铜管去掉,这就会导致笔记本电脑用上一段时间后键盘面烫手,而且风扇噪音很大。“山寨”笔记本一般配3芯电池,待机时间低于2小时。1000元超低价的“上网本”,使用的竟是智能手机的芯片,运算速度很慢。
由于“山寨机”的工厂规模一般都很小,有些组件甚至出自手工作坊,“山寨机”在出厂前,也未经任何国家机构检验测试,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
用IMEI码管制手机力度有限
在比较之后不难发现,这些“山寨”产品之所以受欢迎,最大原因是由于价格便宜,更新速度也十分惊人。不少“山寨”产品还走起了市场路线,如针对老年人制造按键大、显示字体大的老年手机,针对游戏一族推出超强显卡、无线上网、待机时间超长的笔记本等。“价格便宜量又足”成了“山寨”产品的金字招牌,也让“山寨”的市场需求愈发庞大。
据透露,电子产品最关键的部件是芯片,“山寨”产品则是购买廉价芯片,再用简单的部件拼装而成。速度比较快的产品,获知市场需求后只要一个月就能面市。这一方面使“山寨”产品受到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追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山寨”产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生产环境,给市场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去年12月,工信部宣布,其下属的电信终端测试技术协会(TAF)已在国内向两百多款手机核发了标志号。此举是国家相关部门首次出面围剿“山寨”产品的举动。根据工信部的解释,由于IMEI码是由15位数字组成的电子串号,是每一部手机的“身份证号”,每一个手机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拥有IMEI的手机才可以在GSM/UMTS网络使用。
但是,“用产品身份证IMEI码管制‘山寨’力度非常有限。”一电脑芯片设计师介绍道,通过IMEI号对手机进行封网目前在我国是不可行的,如果实行手机IMEI码管制,那么就需要与公安部门的手机实名制以及通讯运营商的SIM卡管制一起,才能建立手机的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协调运作的成本显然太大,甚至还会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观点】
尽快引导“山寨”产品步入正途
业内人士建议降低相关费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山寨”产品的兴起,源头在“山寨机”,“山寨机”现象起源于科技创新对自由生产的解放,爆发于低收入者对享受现代通讯技术的渴望,发展于产业中的各个角色乐得分享这个发了霉的产业蛋糕。
“大喇叭、双卡双待、手写触控就是‘山寨机’的原创,甚至一些品牌手机厂家就把研发部门放到华强北,跟着山寨机走。”家电专家施业传认为,不可否认,“山寨”产品的确有存在的合理性,北京、深圳等地甚至还出现了“山寨一条街”等。“山寨”已成了一种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中一个复杂的产物,政府要慎重对待,在保护民族产业的前提下,要尽快使“山寨”产品步入正途。
上海同济大学交通与运输学院主任董德存驳斥道,“山寨”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盗版”、“组装”、“二手再利用”。目前,所有的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即芯片技术还是使用韩国、台湾地区等地的技术,因此,不能将“山寨”等同于民族制造。既然“山寨”无法一剑封喉赶尽杀绝,就必须将行政指令与市场手段相配合,对“山寨”现象加以引导。
“我们最近对一款‘山寨’手机电池做过测试,它标明的电池容量为8800mAh,超过标准10倍,如果这是真的,一旦电池爆炸,其威力跟手握一颗手雷无异。”专业手机测试机构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何桂立昨表示,追求一味的利益,让“山寨”产品隐藏着很大的危险性。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尹晨指出,“山寨”一方面游走在违反知识产权保护的边缘,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可复制性,目前,“山寨”的出现已经打乱了电子行业原有的行业规律,也让行业整体利润率受到重创。一旦蔓延到整个工业生产领域,将对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中低端企业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论是手机、笔记本、液晶屏还是其他工业品,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建议,相关部门可进一步降低准入产品的检测费用,引导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由“山寨”转向自主创新道路。也可降低一部分的行业准入标准,让“地下生产”转向地上。同时,完善明晰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标准,有针对性地关闭“作坊式”的仿造工厂,鼓励自主创新的企业。○新报记者|潘之漪|文○新报记者|林舒菡|摄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