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1月9日
地点:爱立信总部大厦
访谈嘉宾:爱立信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兼市场与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冯映夺
访谈背景: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宣布发放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中国也因此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移动通信时代。而3G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未来中国通信业市场格局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作为运营商网络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通信设备企业将如何面对3G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飞象网围绕3G发牌后所引发的一系列话题,独家采访了爱立信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兼市场与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冯映夺先生。
精彩观点:
*爱立信非常看好3G在中国今后网络的铺设,应用的提供、用户的体验,整个市场将会非常好,并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并且爱立信很早就做好了准备。
*爱立信在全球积累了非常多的建网经验。并且爱立信会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应用在中国3G市场中。
*未来3G通信中大部分的流量都将是互联网的应用。
*无论是TD还是WCDMA,做好网络覆盖最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是,需要更多的、实力雄厚的设备企业的支持。
*中国联通在将来建设WCDMA网络时有望直接起步于HSPA+。而这也是爱立信非常愿意看到的。
访谈实录:
爱立信为中国3G做了充分的准备
项立刚: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爱立信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冯映夺先生,和大家一起交流关于3G发牌以后,中国通信市场的变化,以及爱立信在整个市场的表现。首先欢迎冯总,请冯总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冯映夺:谢谢,大家好。
项立刚:前几天,也就是在1月7号,应该说我们通信行业经历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正式发放了3G牌照。可以说通信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式的3G时代。这样的一个事件,事实上对我们整个行业有着本质的影响,对未来的格局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我想爱立信作为全球通信制造行业的老大,在全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对于新的2009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爱立信有些什么想法,在未来中又将扮演什么角色,我想听听您的感觉?
冯映夺:2009年的1月7号是中国电信业里程碑式的一天,3G牌照等了7、8年,终于来到了,也许有人会认为,经过如此漫长的等待,大家是不是都已经麻木了?是不是即便3G来临,大家也没有什么高兴劲了?
但我的感觉不是,我非常、非常地激动,3G终于来到了!大家也都在这样一个激动的感觉中,有很多人现在由于3G发牌,将面临着很多的工作要做,并且都是带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在忙碌着。
爱立信非常看好3G在中国今后网络的铺设、应用的提供、用户的体验,整个市场将会非常好,并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并且爱立信很早就做好了准备。
爱立信将为中国的运营商提供最好的3G方案,并争取做到让中国的用户能提前体验到3G通信的全新服务,同时,爱立信也非常看好中国的3G市场,并希望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在中国的3G市场上完美地表现自己。
目前,全世界的3G发展已经有7、8年的历史,并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从刚开始3G网络的建设起步,到现在话务量的飞速提高,爱立信取得了非常多的建网经验。并且爱立信会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应用在中国3G市场中。
爱立信在3G领域具备四大优势
项立刚:大家都知道,爱立信市场一直都是通信行业的大企业,第二和中国有不解之缘,中国最早的通信,比如电话这些,就是爱立信引进来的,包括中国的移动通信,最早的网络也是爱立信参与建设的,对于3G肯定要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但是我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需要有自己的长处,那么像爱立信这样一个企业,我们到底有哪些长处?
冯映夺:爱立信最主要的优势并不仅仅集中于某一点,作为一家通信业的百年老店,爱立信主要有四点优势:
一、技术的竞争力
爱立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在网络设备核心技术领域一直保持着非常领先的地位。具体体现在爱立信技术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定义着电信业的一次进步,也引领着电信业的每一次变革,
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2G时代,到现在的3G,爱立信是最早引入WCDMA标准的企业。而在3G过渡到LTE上,LTE(LongTermEvolution)这个名词最早也是由爱立信员工在实验室研发中提出来,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世界的标准。
另外,爱立信对于今后网络电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市场的洞察力
洞察即是指理解用户需要什么?理解运营商需要什么?爱立信对市场有非常深的理解,这是爱立信的一个强项。
三、服务的提供能力
爱立信在全球各个市场都设有本地的网络服务维护队伍,以中国为例,早在3G发牌之前,爱立信的5000多个服务工程师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这些工程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都一直在做着很多电信服务的工作。而且在很多其他国家3G网络的铺设、优化当中承担过重要的工作。
四、产业化能力
产业化实际包括了很多方面,仅仅是有创新的理念、有很好的思想还不够,还必须要做到将其变成一个很好的方案、很好的产品。并且是非常稳定的、同时能给运营商提供好的投资回报的产品、网络、方案。这需要有非常特殊的产业化运作。爱立信在这方面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有着非常强的优势。
爱立信在3G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建网经验
项立刚:其实刚才提到这么多,我们都是非常同意的。还有几点不知道是不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说在2G的时候,爱立信实际上在中国的市场中占很大的份额,但是在2G当中包括对中国网络布局的了解、工程技术的了解,事实上这对3G的发展是不是也有价值?对做好3G有没有意义?
冯映夺:1G、2G、3G都是不同的,在2G的市场上不仅中国,爱立信在全球也同样处于领先地位,积累了很多网络运营的经验。爱立信3G市场的份额已经和2G相同,甚至更多。 这也说明爱立信从中借鉴了很多2G的经验。
当然仅仅用2G的经验建3G是不行的,爱立信在积累2G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球3G的建网中也积累了很多的3G经验。
项立刚:这个我确实非常同意,我想任何一个网络的建设都一个过渡的过程,而且全世界的情况也是这样,日本从2001年开始就建3G网络,到2005年的时候这个网络才开始变的比较成熟,这些经验都可以拿来为我们中国所用。包括在台湾、香港其他的地方,请问现在全球有多少个3G网络主要是由爱立信来承建的?
冯映夺:在3G领域,尤其是在WCDMA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08年11月,爱立信提供了148个WCDMA正式商用网络,占全球WCDMA商用网络的53%。爱立信早在2001年就为日本移动运营商NTT建设了3G的网络,这也是全球最早建设的一张3G通信网络。
另外,在HSPA市场方面,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个运营商开通了商用HSPA网络,爱立信在HSPA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0%。
现在爱立信主要是在做HSPA的增强型,即HSPA+,目前来看,爱立信在这个领域也是处于领先的。
2009年,爱立信正在和全球比较大的一些运营商开始建设LTE的试商用网络,爱立信也会像最初在日本建网一样,将新的经验应用在LTE的网络建设中来。
爱立信在中国三大3G网络建设投资中都将全力以赴
项立刚:这种技术引荐对于一个企业能够把握技术走向,在这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没有自己技术的力度,我想这个企业就很难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的地位。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我们马上发3G牌照,是WCDMA、TD—SCDMA、CDMA2000,作为爱立信这样的一个企业,他在所有三张牌照里面哪个是最强、哪个相对弱一些?
冯映夺:首先,在CDMA领域,虽然CDMA并不是爱立信的主要市场重点,但爱立信对CDMA和CDMA2000也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目前,全球规模较大的几个CDMA运营商(包括美国的VERIZON,日本的KDDI,中国电信)都已经宣布下一步从CDMA2000过渡到LTE,而又自然回到爱立信的技术强项上。
并且,爱立信已经和VERIZON有着实质性的合作,计划将在2009年之前帮助VERIZON开通商用的LTE网络,在其CDMA网络上开通商用的LTE、CDMA兼容的网络。同时,爱立信和中国电信也开始了LTE的一些讨论工作,我们也期待着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其次,在TD—SCDMA领域,作为一个后来者,爱立信始终坚持对TD的承诺,爱立信不会去做一个观望者,相反,爱立信将全力以赴支持TD—SCDMA的发展。无论是从研发上、还是从TD各方面投资上,爱立信会像TD领跑者一样,去做所有的事情。
虽然爱立信在TD一期招标时只拿到了1%的市场份额,在第二期TD的项目里面也只有5%的市场份额。但是从1到5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当然爱立信对于这样的市场位置并不会满足,但这主要是由于爱立信自身还做得不够好,爱立信今后会通过不断的投入和完善来争取做到更好。
最后,在WCDMA领域,爱立信毋庸置疑是业界的领导者,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并不意味着在将来中国联通的WCDMA业务中或者招标中,爱立信就理所当然要取得多大的市场份额。
爱立信将从非常细小的环节做起,一点一滴争取做到最好,爱立信的目标是争取获得一个让爱立信团队满意,同时也让中国联通满意的市场份额。
项立刚:其实说到TD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跟踪,包括杨迈老先生在世的时候,我记得那时候就和他在对话中谈到对TD的看法,包括后来跟马志鸿做对话也聊过他对TD的看法,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爱立信非常关注TD,同时,这个态度也在不断地变化,从原来的关注到最后积极地参与,确实在不断的往前推进。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在发展TD上仅仅是依靠国内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国内企业本身也在积累、在吸收国外各种先进技术。
同时,在整个网络体系中,并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网络,而是一个综合的运行体系。这个综合的运行体系里面有很多其实是和技术无关的。
以手机为例,未来3G时代的手机,其实通信的部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将会有大量的业务的应用、软件、相关的IT支撑的应用,而这都对于我们的用户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此前曾经有人认为TD不行,其实并不是直指TD本身,而是指TD的手机和终端,我想爱立信这样的大企业,积累这些东西对于产业的发展、对于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是有价值的。
冯映夺:爱立信最值得骄傲的是,从核心网到RNC到基站,爱立信是国际厂商中唯一一家能够提供端到端的TD解决方案的厂家。
最近,爱立信又进入到芯片的领域,去年底,爱立信和意法半导体宣布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该合资公司在国内的子公司T3G是主攻TD芯片的一家企业,T3G的芯片应用在众多TD手机里面,包括像三星这样的手机巨头,在TD手机中的芯片也来自T3G。
移动宽带互联网将主宰中国未来的3G时代
项立刚:我知道爱立信要提移动宽带的概念,我想请您描述一下您心目中的移动宽带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移动宽带?
冯映夺:移动宽带可以形象地描述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应用的一个完美结合。未来3G通信中大部分的流量都将是互联网的应用。虽然中国的网民主要是用PC及笔记本上网,但一方面笔记本电脑携带不方便,另一方面手机屏幕尺寸太小。
因此,爱立信和英特尔合作开发的MID将充分体现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的完美结合。
爱立信也尝试通过与英特尔的合作,一方面爱立信提供移动宽带的芯片,另一方面英特尔提供互联网的芯片,然后让更多的家电厂家介入进来,生产出各种不同的介于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终端之间各式各样的MID,从而带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LTE将最终将走向应用的融合
项立刚:接下来我想请您谈谈LTE,因为LTE是一个长期演进的技术。我觉得LTE后面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中国希望把TD—LTE作为一个方向,那么在全世界,尤其在欧洲主要的做法还是FDD,那么以后这样的技术它会融合起来会形成一个整合的LTE吗?还是在未来的LTE发展当中还会形成两个方向?
冯映夺:相信会更加的整合,不会像现在WCDMA的终端就是WCDMA的终端,WCDMA的芯片就是WCDMA的芯片,TD的终端就是TD的终端,TD的芯片就是TD的芯片,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在LTE上出现。TD-LTE和WCDMA同属于3GPP的范围,而CDMA2000属于3GPP2范畴,虽然今后TD-LTE和WCDMA的LTE是两个不同的标准,但是在将来一定会有很多的终端、很多的芯片会对这两个技术有一个兼容。
中国有望在2009年向用户提供成熟的3G应用
项立刚:对我们中国的网友或者消费者而言,我们肯定是希望我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能够用上3G的业务和应用,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大部分中国人对WCDMA的期待更甚。为什么?是否因为WCDMA最成熟,产业链最完整,所以效果就更好?
从您的角度来说,3G已经发牌,联通WCDMA也已经开始招标,以您的经验,中国的消费者多长时间会用上WCDMA的网络?
冯映夺:我想最早的话可能会在今年的3季度,一些城市的用户将用上WCDMA的网络。我想最终用户他们并不会在意到底是TD的网络还是WCDMA的网络,用户只关心这个网络的质量是否好。无论是TD还是WCDMA做好网络覆盖最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是,需要更多的并且实力雄厚的设备企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网络做到无缝,容量和覆盖做到很好,并保证足够的带宽和成熟的网络优化。
爱立信相信在好的厂家的支持下,TD和WCDMA都有机会建设一张成熟的3G网络,使用户体验到更好的沟通体验。
项立刚:目前,中国联通在一些城市提供WCDMA的实验网络。最后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像日本从2001年开始部署网络,差不多到2005年这个网络才相对比较成熟,但是他是早期的。您认为中国如果建设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成熟网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冯映夺:时间将不需要太长,就像您提到的那样,中国运营商积累了很多应用的经验,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网络铺设优化的经验。现在虽然中国3G起步比其他国家要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继续落后。
最初全球开始建设3G网络时,实际带宽也不是很宽,当时以R99版本为主,现在的3G网络完全可以直接起步于HSPA。中国目前的网络应用技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中国联通在将来建设WCDMA网络时有望直接起步于HSPA+。而这也是爱立信非常愿意看到的。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想把这个网络调的能够覆盖流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这个时间将很短,今年之内肯定能做到。
项立刚:谢谢冯总花了这么多的时间,给我们解说了3G发牌照之后,我们市场上的一些情况,3G技术的引进情况,包括爱立信在未来通信行业再做哪些工作,谢谢冯总。
冯映夺: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