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信产部公布了3G频段的分配方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各得其所,其中,中国电信获得1920-1935MHz和2110-2125MHz频段,中国联通获得1940-1955MHz和2130-2145MHz频段,而中国移动获得的频段是1880-1900MHz和2010-2025MHz。电信和联通各占据30MHz频段,移动则拿到35MHz频段。
专家指出,频段带宽的差异不会对三大运营商造成很大影响。上述频段的划分,也使3G业务的推广迈出了实质性的重大一步。
应该说,频段分配后,三大运营商就可以加足马力,全面实施3G战略。但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却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在推广3G业务与保留8000万小灵通用户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为早在2002年,1880-1920MHz频段已经被用于小灵通业务。这也就意味着拥有8000万小灵通用户的电信和联通,不得不交出现有频段,为小灵通业务寻找新出路。
既要加快发展3G业务,又要保护现有不灵通用户的合法权益,两大运营商如何决策,业界高度关注。
尽管在频谱资源上,三大运营商并不拥有太大的主动权,但是,在面对8000万小灵通用户时,电信和联通却必须尽快行动,以用户利益为先,在解决频段冲突难题的同时,留住8000万用户。
为了3G,8000万小灵通用户必须转网,进行重新安置。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处理不慎,就可能对小灵通用户自身利益造成伤害,影响刚刚启动的3G业务的推广。
8000万用户,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安置得当,这些用户就能自动成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用户。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安置方案,让小灵通用户接受,使他们的利益在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分阶段有步骤地安全过渡。
据悉,根据中国电信的安置计划,对于小灵通用户中每月话费额度较高的用户,电信将力争把这些客户转到新推出的189后付费品牌上,而一些低端用户,电信希望其迁入133、153的预付费品牌上。电信会采用高端用户先行迁移、低端用户引导迁移的方式,争取三年内完成小灵通用户向C网的全部转移。
而中国联通,也将采取类似的安置方式。分类指导,分年度实施。
可以说,两大运营商的计划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但在具体的执行当中,可能会因技术因素和服务质量等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对此,运营商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和技术准备,尽量做到关口前移,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全力保护不灵通用户的正当利益,力争使安置小灵通用户在3G业务发展中博得头彩,成为3G业务发展的样板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