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1-14 |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
新年伊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
随后不断有媒体报出全国各地通信资费、手机上网计费下调的消息,市场一片欣喜利好。
3G后,拥有6.5亿部手机用户、近3亿互联网网民的中国市场无疑是块大蛋糕,甚至有专家预测,未来3年内,一条包括3G网络建设、终端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在内的通信产业链将拉动1.8万亿~2万亿元社会投资。
但3G发牌仅仅是开始,如何将3G技术真正演变成市场价值?被2G统治的中国通信市场如何革新成3G的天下?3G技术又如何能做到真正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所有这些,对业界来说仍可谓前路漫漫。
内容提供商利益有待保护
“手机媒体从产业链来讲,有一个很大的链条还没做起来,尤其在内容服务提供商这方面,如果他们真正做起来了,对整个产业链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他们提供给用户的内容体验不够丰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让3G从单纯的技术演变成市场价值,被广大用户接受,关键需要解决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利益分成矛盾。
“在中国这个相对垄断的电信体制下,内容服务提供商的生存空间太小了,”匡文波分析道,“比如,人民网做手机报,每位用户订制3块钱一个月,这其中运营商要从中拿走两块钱,再除去其他成本,《人民日报》无线事业部最后真正拿到手的就很少了。全世界日本的手机媒体发展得最好,在日本,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分成比例是9∶91。从这个角度讲,在中国这种电信利益分衡体制下,内容服务提供商怎么可能做大呢?”
运营商缺乏清晰管理模式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认为:“对于如何组织推动3G业务,事实上运营商的理解是不够深厚的,甚至很多运营商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研究力度也不够。”
项立刚指出:“运营商的业务组织推动方面,存在一个和SP的合作问题,怎么和SP们在一起共同把产业发展好,这是需要去考虑的。最本质的是运营商应该形成一套好的管理模式,好的业务推动模式和组织模式,同时也要平和心态,和所有的SP、CP形成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赚钱工具。而事实上,直到今天为止,运营商的业务管理、业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措施都还不够清晰。比如,发展移动梦网,当时谁都可以和运营商合作,其实移动梦网应该是挑选少数的SP进行合作,因为1家运营商能对应1万家SP吗?如果这样,基本的业务都没法细谈。运营商需要的是和少数大的SP合作,同时关注其他SP,再从中挑选,形成这样的体系。”
手机媒体模式还需摸索
“3G后,用手机上网是未来的走向,但绝对不是说我们所有人没事就用手机去访问互联网,手机应该创造出适合手机的媒体模式,包括相关业务。举个简单例子,人们看电影和电视,这两者的本质都是用声音和影像记录事物表现,但这两者又存在诸多不同特征,比如,电影屏幕大、电视屏幕小,电影在公共场合的电影院播放、电视是摆放在相对私密的空间,所以这两者的业务模式表现、市场空间、赢利模式也大不相同。所以相应的,手机这个信息平台,它的业务模式、业务内容肯定和传统互联网不同,我们需要创造出很多适合的内容和业务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搬过来。”项立刚表示。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移动事业部总经理管剑具体谈道,从出版的角度来看,出版者面临新的挑战,传统报纸、杂志这种平面性的东西必然要发生变化,谁能够掌握新的出版技术,谁的内容策划能力强,谁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强,能够打造更适合手机阅读的内容,谁才能够占领3G时代出版的高地。《华西都市报》、《沈阳日报》、《广州日报》等等已经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适应手机媒体打造相应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报纸内容搬家”。因此,能否适应3G,要看出版机构的内容做得够不够好,对于新的媒介研究得够不够,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同时内容提供商必须考虑3G时代出版物新的业务模式和推广、营销方式,传统的报刊亭、书架这种物流体系没了;手机出版要基于网络的营销,手机报、手机书应该怎么去发行,挂到自己的网站上、打广告恐怕是行不通的,怎么样去告知受众和用户我的产品,是要依靠运营商进行短信群发还是直接内置到手机上?这是一个新的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运营商推广,一方面利用出版商自己的平台,而另一方面就是像方正这样的技术提供商在提供技术的同时,也在提供解决方案、营销渠道、推广模式,比如与终端厂商合作,或通过互联网传达给更多的用户。”管剑认为。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