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工作。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中国的移动通信将在传输声音和数据速度上大大提升。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11年前,有位留学美国的上海人把自己关在自家的阁楼上,用了3个月写成了TD的第一个技术草案。这位孕育我国拥有自主产权3G技术标准的人,就是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广涵。
致力把创新成果最大化地应用于实际的徐广涵,一直走着一条中国通信技术的创新之路,他带领中国通信技术走向世界,占领世界无线通信领域的制高点。
10年留学成就无线通信专家
今年46岁的徐广涵,24年前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后赴美留学,199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他所在的实验室在智能天线研究领域处于全世界最领先的地位,他也成为研究智能天线的专家。
1992年9月,在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做了1年博士后研究后,徐广涵到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智能天线在民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实验室,带领一群学生对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他对当时非常时髦的码分多址(CDMA)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同步码分多址(SCDMA)的技术。
当时,中国通信业正蓬勃发展,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待挖掘,但国内的通信制造业还没有涉足无线通信产品的研发,几乎所有的无线通信设备和终端都是靠进口。
作为一位从中国走出去的科学家,徐广涵深感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独立自主地开发一种当时最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满足自身的需求,与外国公司竞争,带动中国落后的通信产业向前发展。
萌生回国创业念头的徐广涵与好友陈卫、陈五福自筹资金成立了Cwill公司,“Cwill”意为中国无线本地环路(Chinese Wireless LocalLoop)。当时,陈卫任CEO,徐广涵任Cwill的CTO(首席技术官),主管技术产品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