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 中国电信运营商重组方案尘埃落定,同时标志着国内 电信企业进入了全业务运营时代。而要想占得全业务运营的“山头”,就必须在 固网移动 融合( FMC)、技术创新、用户体验以及差异化服务方面苦下功夫。 中国移动、中国新 联通以及中国新电信要如何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部署“战局”呢?
运营商三足鼎立各有所长
全业务运营是指电信运营商利用其移动 网络、固网、 宽带网等各类资源,构建出以移动业务或者固定业务为核心的话音业务、 宽带接入、 增值业务等多种的业务形态组合或产品组合。在备战全业务运营的过程中,国内三家运营商巨头各有长短。
中国移动虽然获得了中国 铁通的固网资源与业务能力,但固网规模相比竞争对手新联通、新电信还显得非常弱小。此外,在中国移动擅长的移动业务方面,虽然坐拥国家政策支持的TD-SCDMA标准 3G网络,但由于该标准还缺乏成熟的产业链,由此带来的优势也将非常有限,而 3G牌照即将发放,这样,势必给移动带来更大的网络能力落差。
当然,中国移动优势也非常明显:庞大的用户群,雄厚的资金以及强大的品牌认知度等等,加之诺基亚、 大唐、 三星、融创、 展讯等 手机终端商及运营服务商也表示将“力挺”TD-SCDMA的发展,这势必会加重中国移动的竞争砝码。
而中国电信看似颇具全业务运营的能力,但 CDMA是否会成为其“软肋”有待观察。正如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继平所言:“中国电信 C网在国内移动收入市场上占的比重只是5%,联通的 G网占收入比重11%,移动G网收入占整个收入市场84%。中国电信经过8年时间得到了当前移动经营牌照,拿到了C网以后,我们感觉到中国电信发展CDMA还存在巨大的挑战。”
新组合的中国联通则已有一定的全业务经营基础,加之中国 网通强大的固网加入,相信会有较理想的发展机会和前景,另外,新联通还拥有 WCDMA这一“杀手锏”。
突围之路:优化网络及数据业务
那么,三大运营商该如何在这场3G大战中“突围”呢?
中国移动似乎应该充分利用其在移动网络方面的长处,以创新模式建设TD并加快 三网融合准备工作,以保障其忠实用户不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挖角”。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能一味的去追求TD产业链与用户的发展,以免顾此失彼,导致原本的业务竞争优势丧失。同时,还应大力推进移动 互联网服务产业链合作,发展出更多的面向不同类型用户的相关服务。
中国电信则必须加大CDMA网络的推广动作,包括在网络覆盖率、资费收取、终端销售模式方面赢得广大用户的认可,在此基础之上再配合其固网移动融合业务方面的优势,定能在家庭及企业用户上面占得一席之地。如今,“天翼计划”打起先锋,其一站式的服务理念相信已经吸引了不少的用户群。
作为中国联通,由于其将获得的WCDMA网络系出“名门”,目前已拥有非常完善与成熟的产业链,单从终端来说,世界各大品牌的手机制造商都无形中成为了他的强而有力的支撑,甚至在国内人气十足的山寨手机都成为了它的助推手之一,因此,中国联通目前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此基础之上尽力挖掘用户乐见的数据新业务,如:移动音乐、移动 流媒体电视、视频电话等。
概而言之,在全业务运营上,三巨头各有优劣,也都具有抢占先机的实力。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快速开展适合各自的固网移动融合方案来迎合市场需求,并通过差异化服务来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体验,如:移动 多媒体的个人应用。
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首先必须要有强大而且稳定的网络环境。这可从正在进行的TD试商用回馈情况得到印证——国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赛迪顾问近日发布调研报告显示,TD试用近8个月以来,仅仅只有约13.7%的用户对TD手机还算满意,而非满意用户普遍反映的问题就在于TD网络不够稳定,造成其特色服务,比如视频通话等不够顺畅,从而影响到用户体验。
在未来数据交换更为频繁与纷杂的全业务运营当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支撑,用户的满意度又能达到多少呢?不过,我们也看到,国内目前一些适用于移动宽带环境下的实时视频编解码核心技术正异军突起。例如融创天下的TIVC技术,能够在保证实时编码性能的同时,极力提高编码器的压缩性能,从而使极低码率下的率失真性能及对无线网络的性能达到 H.264的2倍。该技术适应2.5G/2.75G/3G网络,支持 3GPP,可以部署于 GPRS/ EDGE/CDMA/TD多移动网络环境,相信其与3G的“合璧”,定能强力助推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辉煌。
业内人士指出,在全业务运营时代,中国的运营商要综合考虑网络建设和业务提供两方面的因素。网络建设要保证 电信网络高带宽、高可靠性和安全。在网络演进上,核心网沿着 NGN架构发展, 接入网向 光接入网演进,保证用户的高带宽和服务质量。业务提供要充分利用网络能力,对于两类重要的用户群,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要区分需求差异,开发挖掘多种类型的业务,开发融合业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