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消息,爱立信中国移动全国业务部首席技术官司侯新利先生在通信展期间接受赛网迪网专访时表示,认为未来移动宽带将成为运营商的杀手级业务,同时表示爱立信已为中国TD建设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关于3G
侯新利在谈及中国TD时笑称“我们已经准备了三年”。“我们的发展进度跟国内是同步的,国内开始做(TD)我们就开始做,国内开始加大力度我们也加大力度。”他这样表示。
爱立信中国移动全国业务部首席技术官司侯新利
爱立信于2005年在南京成立了TD研发中心,当时做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在东莞TD一期工程中,爱立信面临着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困难环境,但还是在移动初期验收的时候取得优异成绩,之后还被邀请去帮别的省市做TD网络优化。目前爱立信中国不包括合作伙伴在内的网络服务工程师有一千三百多人,很多都在国外做过WCDMA,所以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此外,爱立信的基站产品正符合国内目前的发展趋势,譬如其基站灵敏度高,所以抗干扰能力强,有利于基站共址的实现。而且它功放效率高,正符合了节能减排的倡导。
侯新利称,从产品的角度来讲,爱立信已经完全准备好支持中国移动的TD二期工程。由于以后的TD设备都在南京厂生产,所以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
从技术上看,TD技术在不断演进,在TD-LTE方面,爱立信从2006年就开始与中国的产业界进行了紧密的合作。
对于3G产业的发展,侯新利表示,要重视终端。WCDMA有很长时间未发展起来,有一个原因就是终端太少。觉得很可喜的是TD在种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所以一定要像关注网络一样关注终端。
而且不能迷失于峰值速率,有些事情要一步步做,先求“有”和“稳”,再求丰富多彩,至少要让用户在用得最多的业务上跟现有网络能相媲美。网络建设需要一步一步的做,建设一个2G/TD无缝的网络对于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非常重要。
关于全业务:
随着电信重组的实施,中国的电信市场呈现出运营商三足鼎立的格局,而全业务运营也成为日益热门的话题。
侯新利认为,由于业务面的扩大,全业务对运营商来讲可以说是很好的机遇。譬如固网运营商一直饱受移动替代的压力,但拥有移动牌照后,就可以运营移动业务,带来收入的增长。而对移动运营商而言,在宽带接入等领域也有了新的上升空间。而且如果能够做到固话以及手机等之间的业务捆绑,也可以增加用户的黏着力。
侯新利还表示,从国外目前经验来看,全业务运营基本上是必然的趋势和正确的选择。
而未来运营商的杀手级业务,侯新利认为是宽带接入。因为国外经验已经证明,移动宽带接入在不断增长,过去几年是移动语音替代固定语音,现在应该是移动宽带开始追赶固定宽带的时代。
关于网络融合:
侯新利表示,融合有好几个层面的含义,有业务层面、终端层面,最后才是网络。最先应该是业务的融合,对用户来讲最重要的是用。而网络融合,更多应该是考虑网络的演进,朝向未来一个融合的网络的架构去演进。
在网络融合的过程中,有两个技术很重要,其一是IP,另一个是IMS。IP技术有最好的灵活性,以后IP可能会端到端,所有的应用都基于IP。而IP网络上要有IMS,IMS可以在IP网络上提供智能和控制,才能保证其安全性、可靠性,并提供QoS保证。所以它们是关键性的基础技术,有了它们就可以在未来网络演进中根据需求提供全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