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奥运时代,广电总局迫不及待开始布局CMMB手机电视的全国运营了。运营模式是“全国一盘棋”+“地方相对独立”,总局成立运营公司,地方广电通过参股方式参与设立地方运营子公司。此模式听起来不错,既保证了总局的全国统治地位,又给地方广电留了足够的运营空间,既避免了总局和地方争资源,又避免了各地广电相互争资源,大家都得利,岂不皆大欢喜,之后就看具体执行了。 这一皆大欢喜的模式由不得不让人拿它和总局IPTV的运营模式对比,后者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而且因为有人愁,那欢喜的人也就不能大欢喜了。
总局把IPTV全国运营的牌照给了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国际广播电台和南方文广,其中两家中央媒体,两家地方媒体,目前动作最大的是上海文广,其他三家基本刚刚起步。
据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广电蓝皮书《2008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显示:IPTV用户数较上一年的50余万有较大提升。其中上海文广百视通公司的IPTV用户总数达到50万,仅上海地区的IPTV用户就由上一年的4万户上升到25万户,黑龙江地区的IPTV用户由10万户上升到15万户。其他地区的试验用户总计约10万户。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百视通IPTV运营较好的还是上海本地以及关系不错的黑龙江地区,其他地区用户数的拓展寥寥无几,可见其上海文广以一地方广电到别家地盘争资源,不受欢迎的程度有多大。据称,百视通的拓展人员到其他地区,一般都是躲着当地广电的,这滋味不好受。
2008广电蓝皮书也分析了IPTV在国内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部分省(市)广电单位对合作发展IPTV业务仍然存在抵触情绪。嘿嘿,到我的地盘抢我的资源,谈何合作发展呀。一旦受到抵触,就意味着该地盘的丧失,比如泉州。
IPTV,上海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过这只“螃蟹”吃得颇为扎嘴,如鲠在喉,吐不出,咽不下。
在IPTV产业模式、盈利前景模糊不清的情况下,让一地方广电去探索经验,冲在前头磨合与电信部门的关系,刺激地方广电的神经,总局这棋走得挺高,把文广搁在火上烤,自己进退自如。
在一番观望之后,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出台了,这是咱自家的标准,还用不着协调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关起门来,自上而下,打破了原来总局无运营实权、地方广电各自割据的局面,不谈执行中的难度,单论此运营模式,还是不错的。
都说上海文广IPTV的运营模式不可复制,但总局CMMB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可是能无限复制到广电任何领域的,“地方入股参与”的“全国一盘棋”模式不知道哪一天就复制到了IPTV上,那时候的上海文广该是个什么地位呀?! |